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平衡视角下广播组织邻接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的根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冲击了广播组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旧有平衡机制,为因应科技进步的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层面上对广播组织保护的规定和进展,对广播组织邻接权的权利对象、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权利限制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创建适合我国需要的广播组织邻接权保护制度,使其既能包容新技术的发展,又能使广播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在新的信息环境中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也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国际上,邻接权的保护主要见于《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即罗马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制公约》(即录音制品公约)和《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公约》(即卫星公约)。在我国,邻接权主要包含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戴哲 《出版发行研究》2021,(2):63-69,74
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于2019年被写入欧盟指令,由此引发学界关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引入这一邻接权的争论,亟待厘清.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新闻出版行业面临着与欧盟相类似的困境,新闻内容的巨额收益为二次传播者所攫取,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被打破,这对新闻供给的产业链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因此也有必要创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以重塑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同时,在假信息和"洗稿"现象兴起的当下,这一权利将为优质信息的供给提供支持,彰显出版价值.在制度构建上,我国立法者可以借鉴欧盟立法,将新闻出版物规定为权利客体,并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这一邻接权的唯一权能.此外,我国应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并采用两年作为权利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讨论了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分析了《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著作权限制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款,认为现有法规条款还不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还有必要确立数字图书馆应享有的相应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并论证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5.
媒体融合是著作权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维度.媒体的融合发展将引发著作权主体、著作权权利内容和著作权客体等法律关系要素的变动.邻接权制度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需要重构,既要丰富现有邻接权的权项,也要创设新的邻接权类型.需要从重塑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建设作品集中交易平台等方面对著作权授权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教授赵双阁领衔编著的《广播组织权利保护及管理机制比较研究》一书,视野宏阔、放眼世界,基于当前广播组织权利制度亟待完善的现状,梳理了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组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提出建议,为广播组织权利保护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和素材.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权利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图书馆权利的内涵、图书馆权利的存在形式及主体、图书馆权利的内容以及图书馆权利的法律依据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图书馆权利属于推定权利,是公权利和私权利的集合体,它包含图书馆组织权利、图书馆馆员权利、读者个人权利3个方面。在同一法律关系中,图书馆组织、图书馆馆员、读者个人三者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的完成,我国对邻接权制度的相关修正也已成定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修正的邻接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如权利对象模糊不清,易使人误解并限定于“作品”;权利类型相对狭窄,与当前日益发展的文化、科学事业和产业有一定的“距离”。但法律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逐步健全。基于此,一方面,应以行业法规等形式增加对邻接权对象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应回应实践需求将数据库制作者权、网播组织权纳入现有邻接权类型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法哲学的价值分析方法对图书馆权利的概念、存在形态与构成等进行分析,主张以权利的正当性、普适性为图书馆权利理论体系的原点;从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客体以及相对义务人四个方面讨论图书馆权利的构成及实现.指出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在同一法律关系中,图书馆权利与图书馆组织及馆员的权利应视为基本权利与派生权利.  相似文献   

10.
谈谈出版者邻接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邻接权的概念及其与著作权的区别(一)邻接权的定义邻接权指传播者直接或通过媒体传播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邻接权一词译自英文neighboringrights,意思是指与著作权相邻、相关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邻接权的概...  相似文献   

11.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是法律界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发的一个新领域,其中特别权利保护制度被认为是数据库法律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欧盟、美国等国家与组织已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对现行国外特别权利保护制度的分析,针对数据库特别权利保护制度的保护模式、保护内容、保护例外、保护限制和期限以及数据库制作者责任等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对完善我国数据库的立法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普及,为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版权客体、版权的权利内容、版权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其中,关于网络版权的权利内容是问题的核心。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立法概况2000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作品传播秩序问题,我国通过修订国家基本法、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和规定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13.
出版者权利作为著作权之邻接权,指出版者对其所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之总称.出版社、报社或期刊社等出版主体,作为出版者所享有的权利,应包含专有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研究这些基本权利及司法适用,不仅有利于发展著作权法之基本理论,且对法院审理有关著作权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的个人数据权利,为健全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体系和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及权利内容3部分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个人数据权利的异同,阐述我国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5.
王国柱 《编辑学报》2014,26(6):514-516
期刊版式设计权属于邻接权,期刊版式设计不需要"独创性",但可以体现"智力创造性",并且具有"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应当区分期刊版式设计与装帧设计,明确期刊版式设计的范围。期刊版式设计权控制的使用方式应当包括原样复制、实质性相似使用和独立使用,权利人对期刊版式设计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但不享有转让权。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应当对期刊版式设计权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戴哲 《编辑之友》2015,(10):83-89
新媒体时代下,现场直播节目越来越普遍地采用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播送.然而,我国现有《著作权法》相对滞后,尚无规制同步盗播行为的具体规定,涉及同步盗播行为的司法实践存在较大分歧,这导致现场直播节目的制作者和播出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考虑到WCT已明确规定了“向公众传播的权利”,我国应扩展广播权的范围,将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方式进行统一设权,以符合WCT的规定.此外,从邻接权保护投资的角度出发,为保护广播组织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扩张现有的广播组织权,参考WIPO制订的《广播组织条约草案》,将网络转播行为明确纳入转播权所规制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介绍了国外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的现状和主要内容,论述了我国建立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制度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对数据库特殊权利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广播剧与著作权法规定的9类作品的比对,揭示出广播剧在我国著作权法律中“缺位”的不争事实。并进而从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范围等不同维度,分析了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差异及“缺位”给广播剧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我国的立法和修改法律的途径和形式,提出了弥补广播剧“缺位”的法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公共阅读资源配置不均、弱势群体阅读权利保障不利、阅读立法障碍重重等方面.政府是公民阅读权利制度保障的责任主体、资源保障的责任主体、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因此,推动全民阅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强化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强化政绩考核评价、强化社会共同参与等途径促进政府兑现责任.  相似文献   

20.
档案利用权利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合理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和档案内容的权利,其实现以国家综合档案馆认真履行档案服务职责为前提,以社会组织或个人积极行使档案利用权利为关键.从制度构建和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通过改进档案收集制度、落实档案开放鉴定制度、优化档案利用服务制度、规范档案监督检查制度和完善档案利用权利救济制度,能够为档案利用权利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约束和机制支撑,彰显新《档案法》"权利义务相协调"和"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