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当今广播中较为新颖的理念,阐述了音响在广播节目尤其是广播特写中的运用。笔者认为音响运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或包装过程,因为音响本身就是作品。这种理念的转变,有益于广播人更好地理解国外的最新作品,做好做精广播特写。  相似文献   

2.
李宏 《中国广播》2012,(5):71-72
1967年欧洲第一部立体声广播特写《鸡》播出之后,这个作品被译成15种语言播出,并获得意大利奖。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节目开创了广播特写的一种新形态:音响与解说互相交织而形成的广播音画。  相似文献   

3.
李宏 《中国广播》2016,(2):87-92
广播特写《李子花瓣上的雪——来自日本春天的故事》由德国广播特写独立制作人玛尔特·雅司朴生(Malte Jaspersen)采制,是2005年国际广播特写大会展播的作品。本文从音响的采录、音乐的运用等方面赏析玛尔特·雅司朴生如何从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记录日本人的故事,用音响来描画他心中的日本春天。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以其音响的优势在新闻界打天下的,作为广播界“拳头产品”的广播特写的音响,更是大有讲究的。与一般的广播消息、广播通讯不同,广播特写是一种运用音响和记者描述语言再现人物或事物主要特征的广播形式,在这种形式中,音响和描述语言互为作用,力求绘声绘色,突出集中地表现事件或人物活动的主要侧面、片断或活动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李宏 《中国广播》2014,(4):88-93
由芬兰国家电台哈里·胡赫塔马基采制的广播特写《乡下别墅--农村音画》获得了2008年欧洲奖广播特写类提名奖。特写像一部电影,用音响创造出一个个镜头。这个特写展示了芬兰夏天的农村画卷和芬兰人夏天在乡下度假的悠闲生活,它秉承哈里的一贯风格,不只是用音响展示,还在用音响思考,用音响记录芬兰的文化和传统,梳理芬兰人文化传统的演变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广播特写《欧洲的钟》是国际广播界的经典作品,1973年获得意大利奖,并以1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播出。《欧洲的钟》的音响录制和音响编排告诉我们,音响设计在广播特写创作中极具重要性,让音响变成画面、场景,才能展示音响自身的力量,有效地传达信息、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7.
陈芳 《新闻世界》2011,(1):39-40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影视特写镜头的方式,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的专稿形式。广播特写的特点是:选材的吸引力、角度的独到、音响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港澳人家》系列报道为例,对广播特写的人文关怀特性和塑造听觉形象的手段展开论述。广播特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并注意共同情感的适度流露。塑造听觉形象要学会驾驭音响,使之繁简适度、主题突出;音响要真实、典型、传神,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音响虽好也得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三大传统媒体中,电视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统一具有动态的可视性,报纸通过摄影作品实现可视性。只有广播没有可视性,它的传播符号就是声音,只能通过声音这种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来使听众获知信息。但正如我们视线所及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绚丽无比的一样,声音同样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真实的、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音响报道同样可以增加广播报道中的美学价值,实现听觉冲击,形成音响画面。音响报道中的人物报道除了常规的  相似文献   

10.
戚翔 《视听界》2014,(3):118-119
广播是听的艺术,音响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展现广播特色的重要手段。有别于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当以音响取胜。在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泰州台采制的短消息《半小时生死营救九名船民安全脱险》以音响真实、鲜活、生动,作品震撼力、表现力强,从众多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让典型的音响呈现,让鲜活的音响说话,离不开对声音元素的精心选择和巧妙运用。学习取舍,工于裁剪,就能实现广播事件性报道以声传情、  相似文献   

11.
李宏 《中国广播》2014,(1):87-92
由德国RBB电台制作的《布哈拉百老汇——移民的音轨》获得2013年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奖(ABU Prize)广播类广播特写项目大奖。本文认为,题材的独特性与国际性、对题材的广度挖掘与对主题的深度提炼、内容的厚重与表达的灵动,是这个特写成功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立体的结构、环绕的音响、独特的声音处理、充满悬念的标题四个方面分析了此特写在广播节目创作方面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的音响报道分为录音报道和直播报道,其中录音报道是广播媒体平时用得最多的表现形式之一,具体分为录音新闻(消息)、录音通讯(专稿)、录音专访、录音特写、录音连续(系列)报道等."录音报道是记者将实况音响采录后,加上文字解说制作而成的广播新闻报道,它是所有采用录音方式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体裁的总称."①在广播录音报道中,各种实况音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元素,充分利用好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实况音响,是广播记者必须练好的一项基本功.为此,笔者将从音响采集的现场性、音响选择的典型性和音响合成的逻辑性三个层面,对广播录音报道中利用实况音响的重要性作一番新探.  相似文献   

13.
李宏 《中国广播》2012,(11):88-89
作为2012年第38届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展播作品,美国芝加哥电台朱莉·夏皮罗和英国垂树制作广播节目公司艾伦·豪尔共同创作的广播特写《你诚挚的》(《Yours Truly》)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本文除了介绍一年一度的国际广播特写会议的情况之外,重点介绍这部由英美广播人合作的《你诚挚的》的创作动因、创作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胡妙德 《中国广播》2010,(12):77-81
广播声音符号由言语、音乐和音响三要素构成,重要的并非只是用以表达文本的意义,而是如何创造文本的意义。本文借鉴符号学的基本原理,解析多维结构下的广播声音文本中意义的表达方式,研究在广播中把握声音符号创造丰富含义的机理,以更好地参与精神内容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黄炳琦 《中国广播》2012,(6):80-82,84,83
广播特写《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置换》是国际广播特写领域闻名遐尔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与以音响为动力的音画不同,是一部没有解说,只以采访对象的讲话(独白)为基础,通过三条线的交叉、组合来揭示一台手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给人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特写成功的原因,介绍了广播特写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录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述评和现场报道等各种形式。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  相似文献   

17.
李宏 《中国广播》2014,(9):95-100
本期请各位欣赏英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BBC)2009年获得广播学院奖(RadioAcademyAward)银奖的作品《一场车祸的剖析》。这个节目在2009年的欧洲奖评选中也位列前五,2012年和2014年的国际广播特写会议期间,都有专家在讲授广播特写创作技巧时以此作品为例并播放这个作品。笔者以为,除了创作手法的可资借鉴外,这个作品的主题挖掘以及作品中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宏 《中国广播》2014,(2):87-92
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两位年轻人创作的广播特写《蒂姆·基和果戈理的外套》获得2013年度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大奖(以下简称麦鲁利奇奖)、2013年欧广联的新人奖和2013年意大利奖。麦鲁利奇奖的评委称这个作品是“广播特写中的甜品”。作者蒂姆·基进入果戈理的世界,用果戈理荒诞不经的风格来进行自己的探索。本文从结构、语言等多方面,赏析作者如何运用广播手法再现古典文学作品从而赢得现今听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用类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某一活动场景的专稿形式。广播特写的质感就是通过广播的多种表现手段,进行具有强烈听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时空感、画面感、运动感、立体感,进而更集中、更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20.
浅谈音响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娟 《中国广播》2011,(11):86-87
本文从广播作品中音响的分类、音响的作用、如何使用广播音响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了观点和体会。广播节目中的音响运用一是为了避免作品中文字过多、枯燥,烘托氛围;二是为文字解说作一些补充或说明;三是某些音响有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