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3,(7):31-31
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日前宣布,批准将“带内同频技术”作为美国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的传输标准。这一决定为美国数字音频广播的普及正式打开了绿灯。联邦电信委员会称,全美各调幅和调频广播电台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马上开始采用带内同频系统进行由模拟向数字传播方式的过渡。美国一些广播运营商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纷纷表示欢迎。数字音频广播是继调幅和调频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是一种全数字系统。与现行的模拟广播相比,具有音质纯净、抗干扰能力强、对频率的利用率高等优点。美国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上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即带内同频…  相似文献   

2.
一、全球化挑战我国传统传播业 信息技术的普及挑战传统传播业。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作用于广播,广播因此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具体表现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广播使得境外广播能够轻松越过政府控制壁垒,传统的对短波电台实施干扰的广播控制手段,作用越来越有限;随着2000年3月世广卫星“亚洲之星”的发射成功,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疾步而来。亚洲之星的一个波束就可以覆盖1400万平方公里,对中国而言,可以做到整个国土100%的覆盖。在世广系统服务区中的任何人,  相似文献   

3.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重塑广播,广播焕然一新。有几家电台已经开通了数字音频库,并实现社区点播、节目互动、网络广播、移动广播等方面的运行。数字化在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地面数字音频广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数字中短波广播中都有所作为。数字化使电台拥有了多种频率资源的权利。但是,目前尚缺少可以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媒体内容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4.
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已经提上了日程。随着北京、上海和广东 DMB 试验项目的验收,数字音频广播正在向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并日益与数字电视、卫星广播、互联网和通信的发展互相关联。数字音频广播简称DAB,我国1995年就和欧共体合作,开始在广东建立先导网进行试验。1998年初,广电部又和德国电信合作开始建立北京、天津和廊坊 DAB 试验网。一开始试验主要是高质量声音广播,后来又扩展到包括信息和低分辨率活动图像在内的多媒体广播,名称也从数字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迅速普及的今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怎么融合?有的专家说应该是“互联网+”,有的专家说应该是“广播+互联网”。其实,无论是谁加谁,关键的是融合发展的结果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谁加谁,得数都是一样的。但对广播来说,谁加谁是不一样的。电台说广播+互联网,强调的是广播必须主动研究互联网及新媒体,运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最终达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数字音频广播的特征和数字音频广播的节目制作,以及中国目前数字广播的发展方向。对于音频广播数字化的发展与定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广播节目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最后讨论了数字音频广播这项事业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继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数字音频工作站在广播电台中广泛应用,并在效益上效果显著,数字音频工作站在广播电台中的应用,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广播数字音频工作站基本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挪威文化部宣布,计划2017年全面推进数字音频广播,该国也将成为世界首个自愿终止FM无线广播服务的国家。数字化是广播发展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包括与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的合作,数字广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数字音视频广播因其独有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广播电视业发展的新领域,不少国家纷纷在发展自己的数字音视频广播,虽然它们走的道路和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进度也参差不齐,但是综合观察,可发现如下几个特点:1.在美、日、欧三强的角逐中,欧洲加快了步伐。美国是开发数字广播电视最早的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国内已有多家传媒公司进行了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地面电视的实验播出。自1994年成立第一家采用数字技术传送的卫星直播电视公司以来,已有4家主要的卫星直播电视公司。至1996年初总订户达310万户。它们一方面继续增加新的频道…  相似文献   

11.
洪波 《传媒观察》2005,(8):13-15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首先在美国取得突破,并迅速步入产业化和商业化轨道,目前美国大部分观众收看付费电视时主要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地方有线网络提供的节目,以占有市场份额24%的全美最大的电视运营商Comast为代表,另一种是卫星电视运营商提供的电视节目,以占有12名市场份额的全美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tTV为龙头。在DirectTV历年新增的用户数中,有70%来自原来的有线电视用户。而美国有线电视用户近几年却一直维持在6600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周伟 《声屏世界》2014,(1):58-60
正广播发展从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再到数字音频广播,一共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历史变迁。而发展到今天,新媒体带动了广播的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改变了广播的方方面面广播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在国内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体现为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方面,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13.
李慧 《中国广播》2006,(3):42-44
播客(podcast),在2005年底经新版牛津美国词典编委的筛选,被列为年度词汇,并将播客解释为:“可供人们从网上下载至个人数字音频播放器的、数字技术录制的广播或类似的节目。”播客一词的入选,反映了播客,这一通过互联网传播声讯节目的方式在2005年产生的影响。那么,这一被称为传统广播  相似文献   

14.
郑晓红 《今传媒》2013,(1):101-102
近年来,互联网、3G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予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传统广播沉重的一击,一直来广播都在夹缝中生存,早先是来自报纸和电视的冲击,如今是腹背受敌,来自互联网、3G等新兴媒体的影响更是势不可挡。目前的广播媒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着。在这样的冲击下,广播新闻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向个性化方向延伸?这是作为广播研究者及从业人员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冲 《中国广播》2011,(6):32-34
对于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交流工具,它在创造一个信息传播奇迹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其“双刃剑”的特性:在为广播与现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创造契机的同时,其草根性、开放性的特点也对传统广播对信息处理的规范准则提出了挑战——由于缺少了“把关人”,两种不同媒介手段的冲突为广播电台及其从业人员使用微博埋下了隐患。就此,笔者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13,(3):22-22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方向,加速广播影视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为了加快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广播影视宣传新阵地,总局要求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着力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着力推动台网互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数字音频广播彰显威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明达  梁昌明 《传媒》2005,(7):55-5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非常看好.为了使广播能够和电视与互联网竞争并在大众传媒业占据一席之地,全世界的广播从业人员开始把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广播系统中来.于是数字音频广播(D A B,digital-audio broadcasting)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短波广播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充当了国际广播的主要形式,在国家的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卫星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广播、网络在线广播、调频广播、电视广播(即电视转播广播节目)等  相似文献   

19.
徐生耀 《视听界》2006,(3):91-9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媒体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广播这一传统的媒体,在多种媒体的夹击之下,不但没有没落,反而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人群流动性增强,汽车驾乘人员增加,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广播的需求。且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它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拓展了广播的优势,弥补了广播的不足,使广播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思维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热词。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仅仅是浅层次的表面上的单向融合。广播在构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应该强化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广播的传统新闻生产流程,让受众深度参与新闻生产的过程,使新闻在受众的推送、分享、体验中得以延续其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