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静 《海外英语》2013,(1):237-239
保罗·沃斯的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很多认知学的原理,是认知诗学的新发展。通过对各种文体的分析,将该套理论以不同层次的世界为主要手段,将认知学的相关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探寻对语篇心理表征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唐诗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形式,其语篇短小意境丰富,唐诗作为该文的分析题材,考察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穿梭,旨在从文本世界角度追踪数百年前诗人对唐诗意境的构造,以及后人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赵辰 《海外英语》2014,(9):268-269
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是认知诗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该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层级的世界,将认知学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研究参与者在头脑中构建的心里表征。唐诗篇幅短小精炼寓意丰富,是中国代表性语篇形式。该论文将唐诗作为分析题材,探求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跨越,从文本世界理论的角度探寻诗人如何构建唐诗的意境,以及读者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唐沂 《海外英语》2014,(11):155-157,161
该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以唐代爱情诗中的《闺怨》、《竹枝词》以及《怨情》为例,浅析在翻译认知过程中,译者是如何结合源文本空间与译语空间,继而整合出译文的。经过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对于翻译认知过程强大的阐释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互文性发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等互文性理论,对《时时刻刻》和《达洛维夫人》两个文本进行研读,主要从《时时刻刻》的主题着手,分析它的创新手法,揭示互文性对文学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图样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们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该文试图通过图样理论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一桶阿蒙蒂亚度酒》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证实了图样理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预测和理解文学作品。当然图样理论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可融合顺应理论和参照更多认知语言学理论,挖掘文本中更多信息,实现读者和作者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6.
认知诗学强调读者解读文学作品时的心智体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剧本《送冰的人来了》被接受过程中产生的多重世界,进而解释文本多重主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应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叙事层面完整分析了《朴氏夫人传》由始至终的故事情节,阐明了《朴氏夫人传》中无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对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在叙事层面更加深刻的理解《朴氏夫人传》所蕴含的神话观以及可以运用无意识理论解释的情节设定.对此,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  相似文献   

8.
文本世界理论作为认知诗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一种动态的语篇分析解读模式,在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笔者通过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岑参的著名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1)该诗的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命题具有多维性;(2)其次级文本世界的世界转换模式呈线性分布,读者跟随诗人进行视点转移,能很好地融入诗歌之中。  相似文献   

9.
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认知诗学分析,发现文本利用前景化技巧建构多重图形—背景关系,即人物的图形化、空间的图形化以及主题的图形化。通过马拉德夫人的图形化揭示她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通过客厅—房间的图形化引发读者积极探索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空间隐喻意义,通过“自由”主题的图形化升华婚姻与自由相冲突的主题。对文本中认知理据的挖掘,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本世界和概念整合理论对《理智与情感》进行文体研究,对作品中人物性格表征与情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比较了文本世界与概念整合两种理论,指出其在文体学研究中的交互性及理论构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诗学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对具体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的亚世界理论与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有深层联系.本文从认知诗学中的亚世界理论出发,认为三个层次的亚世界均与时间相关,由此对《无水洪灾》中的叙事时间机制作了深入解析:文本中时间词是指示性亚世界的导入口,布道词的时间设计与态度性的亚世界有着内在契合,语篇中时空转换构建出陌生化的认识性亚世界.通过这种认知解读的模式,将文学研究与心智研究链接起来,从另一个角度来呈现文本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冯建瑞 《海外英语》2012,(20):120-122
该文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文本细读的含义及其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英语课》的本质属性和阅读特点,指出认知性阅读活动和评判性阅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重心的把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太平广记》中的一篇,《太阴夫人》以其曲折的情节和精炼的描述成为广大翻译家首选的志怪小说翻译素材。本文选取了丁往道和张光前翻译的《太阴夫人》英译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译本的英译优劣,进而进一步了解互文性在翻译文本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晓 《海外英语》2016,(4):186-188
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分析和分类研究一直是很重要的课题,然而关于隐喻的分类问题众专家学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作者发现中国道家五行的相生相胜学说,以及五行归类理论和隐喻的映射关联,分类范畴理论有很多共通之处,故意图在五行学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家Lakoff和Fauconnier&Turner关于隐喻的理论知识,对弗吉尼亚沃尔夫小说《海浪》和《达洛维夫人》中的自然意象隐喻进行分类分析,该文主要截取了"金意象"隐喻的例子,通过分析意在更好的理解隐喻的生成原则和隐喻关联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文本细读的含义及其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英语课》的本质属性和阅读特点,指出认知性阅读活动和评判性阅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重心的把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话剧《商鞅》的欣赏和文本阅读,在阅读《史记·商君列传》后,深深被商鞅的悲剧命运所打动。因此,从话剧本身和文本入手,提出自己对商鞅价值和悲剧命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春香传》和《春香》的比较入手,对两部小说中的母女形象作了分析和疏理,发现《春香》中的春香和香夫人性格的移位变化,即消解春香的"传奇"把它置换给香夫人,从而《春香》的主题由《春香传》的爱情贞烈转变为春香、香夫人的女性解放寓言,金仁顺由此确立了自己文本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方芳 《英语学习》2021,(1):64-69
人物对人物以及人物对现实的"误读"是《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的主题。误读的原因在于"封闭的自我"阻碍了人物认识外部世界,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人物封闭的认知模式上。本文分析了亚当姆斯、鲍培夫人和约瑟夫的认识模式。亚当姆斯和鲍培夫人遵循封闭的认知模式,因道德状况的不同,他们对他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约瑟夫灵活的认知模式有利于他对外部世界和他人形成正确的判断,同情则进一步构成连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他和范妮之间的爱情便是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刘侠 《文教资料》2014,(16):46-4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与认知的方式。老子在《道德经》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以构建其哲学思想体系,其英译本备受关注。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道德经》原文本及韦利和辜正坤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探究国学典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