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克服德育领域的经济主义思维,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就是深入揭示德育的过程本质和过程机制,深化以往的德育过程规律研究.德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以过程的方式展开、变化、发展的,过程属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它进一步体现为德育的生成性、情境性和阶段性.要纠正并预防“运动式德育”、“速效式德育”和“唯经济德育”,就必须尊重德育的过程本质,实现德育的过程价值.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是德育学或德育原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德育过程论是德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对德育过程作理论上的探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德育工作过程。作为德育学研究对象的德育并不同于我们一般日常意义上的德育,而是更概括、更抽象。由于德育过程涉及到诸如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德育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因此德育过程观实质上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有效德育过程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构成了德育活动的整体过程。德育过程的有效性即德育过程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诸德育要素的效能、促进德育目的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德育过程中诸子过程充分有效地展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等对于德育过程有效性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圣祯 《教育探索》2006,(7):109-111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认知、理性、知识、理论等逻辑因素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逻辑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基本表现形态有:真理的征服力,理论批判的震撼力、穿透力,思维逻辑推演的说服力。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前提性承诺是指“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前提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论是德育的基本理论。它揭示了德育过程的本质,在德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体现着德育的本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德育过程来把握德育的本质,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德育实践中的德育话语存在着失当现象,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与政治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与扭曲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及与生活的疏离、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强制性等;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在健全德育目标、完善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改进,有助于改变德育话语失当的现状,实现德育话语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德育实践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依据。然而,我国的德育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实效性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阻碍我国德育目的实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德育目的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的参与;德育目的主要是国家本位的,轻视个体品德修养问题;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德育目的被降为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大而划一,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常敏 《教学与管理》2012,(21):42-43
德育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大系统,是由各具特定功能的要素组成的,德育系统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信息。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质量的保障,取决于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信息过程,是德育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的过程。德育的一切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由此德  相似文献   

11.
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将自身的人格、情感、意志等因素高度融入德育的方法和内容来影响大学生,使德育的过程成为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德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德育过程的状态及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的规律是德育原理的理论问题。教育者认识并掌握这一规律 ,便能科学地组织德育过程 ,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此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努力去探索德育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对于充分发挥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育过程正确认识某一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是实现某门学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使德育科学化 ,探求德育过程的规律 ,必须首先认识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简单地说 ,就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 ,完成德育任务的过程。因此 ,构成…  相似文献   

13.
对个体来说,德育过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进行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者特别重要的责任。要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探索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德育过程的规律,是进行德育工作,确定德育原则和方法的客观依据。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德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大学德育过程与中学德育过程有联系也有区别;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有相同处也有区别,但作为德育过程则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情况,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大学德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大学德育过程与中学德育过程的联系是:都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教育的过程。中学德育过程为大学德育过程打基础,大学德育过程是中学德育过程的继续和发展。看不到这种联系,就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过程的实质、规律及评估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育过程是德育理论的核心。德育过程的实质,是德育主导针对德育对象的实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并内化为德育对象的现实思想品德过程。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知、情、行相统一的特征。遵循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价值实现的潜在性和波动性等评估依据,才能对高校德育效益做出辩证的科学的公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关于德育过程即“转化”过程的德育过程观影响和左右着学校德育实践,而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问题也隐显出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德育观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树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德育理念,形成道德主体互动“生成”的德育过程观。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及其弊端(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关于“德育”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反映人们对德育过程本质的把握,但人们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并非都是对德育过程“实然状态”揭示,其中更多的是对德育过程“应然状态”的理性表述。传统德育过程本质观认为,德育是…  相似文献   

17.
加强网络德育理论研究是网络德育实践的基础,网络德育过程理论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文章从网络德育概念入手,揭示了网络德育的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过程,从而论证了网络德育过程的规律,为科学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德育内化几个问题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教育探索》2008,3(4):108-109
德育内化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固化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德育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是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逐渐为学生所同化的过程。只有弄清德育内化的内涵、德育内化的作用以及德育内化与外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19.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过程是德育实施的基本环节,是教育者价值引导与教育对象自主建构道德的过程,是思想道德规范知识教育与主体自身道德情感体验生成的统一。德育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应该从德育过程的特殊性中得到界定。如果德育过程本身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无德”、“缺德”的,难以想象德育实施的效果。故此,从“应然”的德育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应该是道德的。然而,从“实然”的德育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却未必道德。如果说“道德”的德育过程未必能够培育人的德性,那么倒是可以肯定地说,“不道德”的德育过程肯定不能培养出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