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育政策应能够促进分配的正义,推动公平的实现,公平的实现又与弱势群体关怀密不可分。罗尔斯差别理论揭示了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实现关怀的途径。教育政策上的弱势群体补偿能够充分发挥教育政策的作用,推动教育公平。论文以北京市"异地高考"政策为分析样本,探究了"异地高考"政策与弱势群体关怀理念之间的矛盾,以期促进"异地高考"政策实现弱势群体关怀,达到教育公平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弱势群体问题已然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强势群体和优势群体,弱势群体缺少平等的社会资源,在教育中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面对这一教育问题,后现代关怀理论以真挚、自然的内在情感为依托,试图通过信任、对话和心灵关怀等方式,回应和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如何救助弱势群体、以什么态度对待弱势群体等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关怀他们。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多样性、分散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从人类、人权、人性、人情的角度看,社区对弱势群体教育关怀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国家和社会现实的需要,是社会民主平等进步的需要,是激发本人觉醒的内在需要,是构筑社会关爱环境的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关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总策略,以文化、机制、实践三个纬度立体展开为对策,辩证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精神与行动、思想与技能、长效与速效、整体与个体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关怀     
教育关怀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从教育的途径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是富人还是穷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是沿海人还是内陆人,是平原人还是山区人。  相似文献   

7.
关注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教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令人无法轻松的话题,扶持教育“弱势群体”的社会呼声日渐强烈,它的负面影响愈加凸现。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的“教育计划”中,突出地提到了“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在以前的“计划”中不曾有过,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这正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失衡的背景而言的。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的最大属性是其“公平性”。这种“公平”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会公平,使人人都享受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基本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8.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11.
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关心和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关怀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处于社会下层的平民提供知识信息的支援,对天赋、文化水平较低,或家庭背景、经济地位较差读者的知识援助,以及增强他们接受社会新事物、新观念、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可以使其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改变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现阶段弱势群体成为国家、社会亟待关注的群体,并有发展为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的趋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维持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发展,也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但对于弱势群体的生存始终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而在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从伦理学研究弱势群体,使其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融入主流社会,或者促进一种良性互动,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弱势群体成为国家、社会亟待关注的群体,并有发展为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的趋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维持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发展,也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但对于弱势群体的生存始终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而在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从伦理学研究弱势群体,使其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融入主流社会,或者促进一种良性互动,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弱势群体”的人数和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其思想健康事关高校自身稳定以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我们必须针对其心理和思想特点,积极寻求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公共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服务以体现社会公平。但目前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仅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图书馆应在服务制度、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加强研究,推动和谐社会的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部分大学毕业生因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在就业竞争中遭遇困境,处于弱势.关心和扶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给予人文关怀,实施创业教育,彰显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现状,社会、高校和个人相互协调,上下联动,从政策引导、环境优化,观念转变、素质提高,课程改革、提供指导,加强思政、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弱势群体特殊的生理因素、法制的不完备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公平原则下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从而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整个社会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歧视”的现象进行了揭示,并分折其受“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导致的危害是严重的。文章还就减少和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歧视”现象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