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先秦时代的<秦风·蒹葭>与<九歌·湘夫人>是汉民族文学里影响深远的爱情诗.两诗在艺术表层形式、文化形态及最终指向等方面存在着异构同质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人类对生命自由之理想状态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张港 《现代语文》2002,(10):24-2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诗经·秦风·蒹葭》  相似文献   

3.
《九歌》是屈原在故楚祭祀神歌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是原始初民祭祀心态的文学呈现。正因为这种取材的特殊性,加之表现手法的多样化,给后来的解读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前贤时彦多从不同角度给以诠释,有的过于坐实,有的过于空疏。本文从祭祀和抒情诗的角度出发,企图探求《九歌》的真正主旨。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6.
《蒹葭》与《山鬼》分别为《诗经》与《楚辞》中咏唱爱情的出色篇章,然而,这两篇内容相似的作品却向读展示了《诗》与《骚》不同体风格的差异,以及北与南不同地域风俗的差异。立足于这两篇作品,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歌、诗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诗经·蒹葭》的四种英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巧珍 《文教资料》2010,(30):21-23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诗经·蒹葭》的四种对英译文,解释译者做出翻译的原因。不同的译者由于自身期待视野的不同以及出于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考虑.必然对原诗中的“未定点”、“空白”作出不同的阐释,产生多种译文。本文认为不应该按照“信”或者“忠实”的标准来评价译文的优劣.应该着重探讨译者的翻译过程;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应该鼓励多种译文的产生,不断丰富原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相思”主题也像是古今诗文中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涌流至今。《诗经》即有语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和比喻,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原诗的解读,对原诗的情感流程与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揭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极富有象征意蕴的两首诗歌,<诗经·蒹葭>和戴望舒的<雨巷>为我们提供了求而不得、可望难即的人生启示.但是在大致相同的主题下,不同的追寻态度、不同的追寻对象、不同的外在环境又折射出或执著或幻灭的不同抒情基调.  相似文献   

1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悲剧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中几个主要人物情感的刻画进行分析,来探讨福楼拜的爱情观。福楼拜对小说人物有极深的感情,他用完美的理想构筑了一座爱情的祭坛,他自己的一生也被当作了这一祭坛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3.
《水西简史》不仅研究了水西土司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今天,完全有条件以新视角去审视奢香夫人,对她的伟大业绩作出应有的评价和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鄂东诗人向天笑以爱情诗创作闻名于中国当代诗坛,数十年间以罕见而持久的热情投注于爱情诗的创作。向天笑爱情诗的独创性有三:其一,潜隐的宗教精神;其二,朴素的哲理意蕴;其三,纯净的美学追求。这三点决定了向天笑爱情诗的抒情品格,即诗歌情感的雅洁、内涵的深厚和建构的精美。  相似文献   

15.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是纳兰词的精华部分,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纳兰爱情词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善于运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注重从对象入手描写等艺术特色。纳兰特殊的生活环境,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漂泊不定的仕途生涯等都是形成这些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其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文章对六大文献的可信性与纪事特色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二《湘》“恋爱”说 ,自宋人罗愿提出经历了近八百年的孕育和发展 ,成为当代二《湘》研究的主要观点。这一“神、神恋爱”说 ,看似新奇 ,却难以成立。如从神话背景和战国时代楚地祭祀风俗认真审视二《湘》便可发现 ,二《湘》为屈原时代望祀湘水之神的乐歌。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七年这样一个文学叙事放逐男女情爱的文学年代中,长篇小说《红日》与同时期同题材文本相比却存在更大篇幅的情爱叙事。《红日》中的情爱叙事不仅在文本中占有很大篇幅,涉及人物众多,而且也没有完全遵从主流叙事成规而放弃艺术表达的个性。小说中对“家庭”的重建,满足了那个文学表达中“家庭”缺位的时代的人们对“家庭”这一私人化空间的想象和认同。它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些游离于英雄群像之外的个性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从叙事学对其考察时,我们又发现,隐蔽的叙述者使叙述权威降到了最低,而接受者却拥有了更多的再创造和不断阐释的空间。叙述中的跨性别视点和对“雄化”修辞的悖离,则更大程度上还原了女性具有独特个性又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探析湘夫人、湘君的关系,阐述了两种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属人间真情的流露,是神曲谱写的人性恋歌。  相似文献   

20.
《包法利夫人》反映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男权专制婚姻的反抗,其悲剧性蕴涵深刻的人文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有不少批评家指责福楼拜宣传主人公爱玛道德沦丧、堕落淫秽的生活方式。毁誉之争历久不衰,究其缘由,争议在本质上为自由与道德的历史性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