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巨大的系统,“数字城市”涵盖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数字城市”不论从本身的建设架构、建设初衷,还是服务对象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数字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非技术层面上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是“数字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数字城市”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决定“数字城市”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能否“人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分析“数字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潜在要求出发,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字城市”规划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城市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智慧城市(smartcity)”概念被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使用。本文对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做了回顾综述,系统梳理并界定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构建智慧城市的愿景、动力及保障,通过对比国内外推进智慧城市的具体战略计划及典型应用,对我国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阐述了构建智慧城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生态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为了寻求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内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1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21世纪的基本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环境与系统的可扩展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从观念上、技术上、政策上协调居民出行需求、道路设施供应、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这样一种体系: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对环境影响负作用最小;随着居民出行要求的提高,交通系统的弹性最大;同时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环境空间。   1)观念方面。从战略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有限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协调交通供需关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2)技术方面。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框架;评价项目时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应该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经营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引导域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经营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城市经营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现状,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可持续的资金流、社会需求引导以及城市信息互联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论述了数字城市建设要“将主要力量放在建设城市信息互联系统这一信息中介系统之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浅析呼和浩特市城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水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务市场正以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诱人的投资价值,引起世人的关注,呼和浩特市水务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市水务局正式成立,由原来的“五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通过水务系统的改革将逐步实现体制顺畅、机制健康、产权明晰、投资方向正确的水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数字武汉总体框架与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是当今信息化建设的热门话题,许多城市都以“数字城市”为旗帜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阐述了“数字武汉”建设目标和总体框架,论述了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介绍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政务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数字城市”及其认识与定位误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崇明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4):13-16,12
本文从“数字城市”概念、特点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出发,辨证地分析了对“数字城市”的一些认识问题,指出“数字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思路、方法与工具,“数字城市”不是城市建设规划高级阶段也不是城市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而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中所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周海林  樊平 《资源科学》2000,22(1):69-72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区生产力布局“空投式-镶嵌型”到主要依靠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的自增长能力和其自身的投资环境吸引力,我国区域、城市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的机遇增多,主动性增强,但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同时增强。如何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机遇,引导$可持续发展;城市;国有企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