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日关系历史性的观察,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中日关系的宏观发展脉络,还有助于我们对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距今时间短,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政治和经济的宏观阐述,力图避免细小问题的纠葛,探寻这30余年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贡献尤为突出。池田大作创办创价大学,成立公明党,关键时刻发表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廖承志、池田大作依然为中日友好事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刘丽君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66-69,74
20世纪50、60年代,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以发展中日民间贸易开路,为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过去学术界的研究多注重于政治因素与国际环境。本文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经济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了。正是日本经济界、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和访华热情及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愿望,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恢复中日关系的政治行动。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乃是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决定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围绕台湾问题,探究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中日关系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对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叙述经常让学生产生误解,实际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日正式建交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明确这些差别才能正确理解《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两国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跌宕起伏中取得飞跃式发展。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为横向维度、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层次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计量的方法分析50年来的76份中日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政策文本。研究发现,政策工具分布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浅中合作层次,且在中日政治关系变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中日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系统变革性政策工具,创新交流合作模式;运用权威性政策工具,明确交流合作法律保障;拓展激励性政策工具,激发交流合作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而成立于90年代初期的<日中教育研究交流会议>,也已经迈入第18个年头了.回望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交往的历程,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和不愉快的事情;但总的来看,友好与合作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我们在充分肯定中日两国官方为维护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努力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肯定两国的民间交流对推动和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情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实现邦交正常化。获知这一消息时,我正在母校大连外院回炉、进修。当时的外院被搬迁到大连庄河县的一个山沟的旧军营里。由于有的老师被借调到北京参加田中首相的接待工作,所以,我们事先已预料到这一水到渠成的结果。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4.
15.
中日复交前日本外务省的“台独”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金山媾和后,因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选择与台湾当局媾和,遂在法理上摒弃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中叶,日本外务省出于拓展市场和国内政治稳定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在坚持旧金山条约体制的前提下,曾策划通过让台湾独立而达到和大陆恢复邦交的外交政策,然其终因国际政治过程并无实施的条件而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冻结了20多年的中日关系能够在1972年峰回路转,迅速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这与美国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本文运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因素从国际、国家和领导人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深入阐释了美国因素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为当下处理中日关系中美国因素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18.
中日目前在继续改善双边关系,共同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全民发展.在东亚地区,如何加强相互双边与多边关系与合作,共促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和需要实践的重要课题.东亚当前仍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但也依旧面ll缶着各种挑战.今后,中日不仅需要更加搞好双边关系,还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共促本地区关系与局势的和谐与稳定,共同推动东亚地区各国间在经济领域的互惠合作与经济发展,共同维护本地区局势的安全与和平.  相似文献   

19.
杨忠 《世界教育信息》2014,(1):35-36,39
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任何一个国家离开区域的合作和共同发展,都很难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不断加快区域化进程正成为应对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中日两国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合作一方面依赖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依靠文化与思想交流。大学作为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日语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导入,而文化导入应当充分发挥日语学习者作为文化理解主体的作用。利用学习任务法进行文化导入,不仅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更体现了日语学习者在文化理解中的主体性,对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