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为研究时象,从组织管理、成员的吸纳、资金来源、职能和作用、所面临的问题等五个方面探讨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这一民间组织的特点,并试探性地总结其独特形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形式背景及概念格的基本概念,对由形式背景求出兼容子背景的方法进行了阐述,采用分布式存放技术对兼容子背景进行存储,最后给出了一种由兼容子背景恢复原背景的算法,并用实例证明该算法的正确与高效.  相似文献   

3.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类型。山西秧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从音乐形式看,有11种属于民歌类,14种属于歌舞类,10种属于戏曲类。侯马白店秧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上舞台表演,曲调优美,动作奇特,表演形式主要是跑队形和演唱民歌小调。  相似文献   

4.
形式背景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通过研究对象特征,讨论概念格、补背景的概念格及AE-概念格之间的关系。首先给出了对偶对象、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定义,其次研究了净化的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性质,最后证明了对象诱导的对偶背景的概念格、补背景的概念格及AE-概念格是同构的,并给出了AE-概念格的构造方法。这些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形式概念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5.
蔡莹莹 《儿童音乐》2011,(10):74-75
"唢呐吹呀锣鼓敲,引来娃娃踩寸跷。"这是一首曾在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中获奖的音乐电视《寸跷娃》。该作品由歌词作家张林作词,著名作曲家蔡海波教授作曲,中国儿童中心合唱团演唱,河北省满城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表演,河北电视台摄制。歌曲生动地表现出"寸跷"艺术带给山区孩子们的欢乐。"寸跷",以女角"拉花"脚踩三寸高的矮跷而得名。人踩在寸跷上面,表演起来比高跷更  相似文献   

6.
将模糊集引入形式概念分析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成的模糊概念数量庞大。讨论了基于模糊形式背景的模糊属性概念格的概念约简,构造出了模糊属性概念格的三种变精度概念格,即经典-模糊、模糊-经典、经典-经典变精度属性概念格,并讨论了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变精度属性概念格的概念数量少于模糊属性概念格的概念数。每一种变精度概念格都保留了模糊属性概念格中相对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在分析东北秧歌已有的风格特点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研究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其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历程,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影响。从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研究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认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东北秧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从而永久地扎根于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减知识推理空间,提高分布式环境下知识处理的效率,提出分布式概念格属性约简的理论框架.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思想,从子形式背景和全局形式背景的角度,刻画了核心属性、相对必要属性和绝对不必要属性的属性特征,给出属性约简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格的分布式属性约简方法:首先,使用现有的约简方法分别计算各子形式背景的约简,然后,逐一利用各子背景的约简,通过合并计算得到全局形式背景的约简.给出了算法的实现并用实例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分布式约简有效避免了使用现有方法而引起的数据安全和网络通信等问题,提高了约简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苏式传》记叙苏式“自刺”后被抢救,其中有“蹈其背以出血”一句,许多注释本将句中关键的一个词“蹈”释为“用手轻轻拍打”,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而教材将“蹈”作“踩”字讲,虽改手为脚了,但是不贴切。笔者认为卫律叫来和医生是用“踩法”抢救苏式的。“踩法(又名脚踩法、踩跷法等)是一种用脚推拿的方法。它根据人体经络穴位在全身的分布,以  相似文献   

10.
高跷,也称拐子,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也叫"高跷秧歌"。关于高跷舞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劳动说、图腾崇拜说、戏笑说。山西极有可能是高跷舞的发源地。山西高跷舞分布广泛,种类多样。高跷舞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视觉形象令人愉快。其二,可以涵养国人的文化心理。其三,可以和谐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胶州秧歌,以其秧歌小戏在多种创新形式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胶州秧歌的传统小戏日渐式微.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秧歌多种创新形式与传统胶州秧歌的异同,阐释胶州秧歌多元内涵与秧歌小戏民间原生性的独特价值,以此为基础,对胶州秧歌进行传承定位,寻求发展思路,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辽宁海城高跷秧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当前需要用继承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抢救和保存这种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使其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花灯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而独具艺术魅力.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唐城“花灯秧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舞蹈文化特征和民俗文化信仰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一艺术奇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旭  郝磊 《文教资料》2008,(33):77-78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是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当时的抗战思想相结合的范例之一,在中国新时期文艺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解读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的背景和形式,对于继承和发扬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将时代精神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俗称“跑秧歌”,又称“地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频繁项集的生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概念格的频繁项集生成算法。首先将事务数据库映射为形式背景,利用概念格构建算法从形式背景中生成概念及其偏序关系,概念内涵表示项集,概念外延表示项集对应的支持度计数。根据概念的外延长度将所有概念划分到不同的层中,层的序号与概念外延长度相同,将层按照序号进行降序排列,从层序号大于等于最小支持度计数的概念中生成频繁项集。在两个人工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时间性能上优于对比算法,最小支持度计数的值越小,所提算法的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谜格是灯谜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明谜作采取了某种异常的成谜方法或别解手段。谜格可根据谜底语言文字是否变动分为不变类、单变类和变底类三类。其中单变类谜格可分为字形单变类(谐声类谜格)和语音单变类(圈读类和句读类谜格)。变底类谜格可分为不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和谜底字数发生改变的谜格两类,其中不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包括亥豕类谜格、移字类谜格、部首类谜格。  相似文献   

19.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歌舞艺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说唱于一身。临县伞头秧歌源远流长,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探究其发展可以归结为:从"赛社""赛会"到"社火""会子"、从"跳大傩"到"祭瘟神"、从"转道场"到"踩牌子"、从祭祀中的"皂罗"到秧歌队中的"花伞"、从"阳歌"到"秧歌"、从固定的"祭歌"到即兴编唱的"秧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朔州踢鼓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踢鼓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