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它昭告着纪年的隆重递进,同时还深刻提示着时代的跨跃。世纪交替之际,全世界都对科技、对教育投以了空前的关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对新世纪的教育进行研究展望并提出改进建议,许多国家都在悉心筹划进入“教育社会”和建设“头脑强国”,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正蓬勃兴起。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延伸,然而它的主旋律是改革创新,惟此才能吻合时代节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教育实验展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丰力即将到来的21世纪,激励着人们对教育作跨世纪的思考,这种思考集中在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上。目前,已制订出一大批面向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实验方案,有的已开始实施,有的即将准备实施。在此,拟对新世纪教育实验发展...  相似文献   

3.
袁潮 《科技文萃》2001,(9):14-15
21世纪扑面而来。人们对新世纪充满期待、憧憬,新世纪的教育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它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21世纪的教育将凸显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北生 《天中学刊》2002,17(1):98-100
历史在不断地推进,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随新世纪的发展而具有新的特点。新世纪教育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教育是21世纪进步之门的钥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质量;二、教育是21世纪“速度经济”的加速器,关系到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动力 和后劲;三、教育是具有21世纪特征的世界货币,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四、教育是21世纪填平“鸿沟”的有力工具,关系到能否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五、教育是21世纪重要的国家安全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栏寄语:当一个全新的世纪展现于世人面前时,作为跨世纪的教师,您会在育人的岗位上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新世纪演讲台》是本刊专为读者开设的新栏目。欢迎大家在这个特殊的讲台上,抒发对新世纪教育的企盼,宣讲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我们力求把这个“讲台”,办成新世纪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知音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在人类迈人新世纪之时,每位教育工作既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应该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脉搏,采取有效对策以迎接新世纪新教育的到来。合上帷幕的20世纪是人类已有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世纪,其教育也经历了四个重大的变革:一是世纪初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陆续普及了初等教育;二是这些国家二战后又逐渐普及了中等教育和相继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三是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但奋起向普及初等教育、甚至普及中等教育迈进;四是不少发达国家已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这四件大事都与基础教育直接或紧密地相关,对思考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走向都是重要的先导性资讯,并将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研究新世纪学校德育面临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德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重点强调学校德育应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价值观教育,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学校德育在新世纪里必须找准位置,更新观念,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新世纪,我们既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应该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脉搏。展望新世纪,我国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我国数学教育任务艰巨,我们要坚持上海《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提出的主张,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数学教育,开创一代师风,使教师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以“国际发展趋势与最优化实践”为主题的新世纪中加教育改革研讨会 2000年 11月 21日在北京开幕。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湛说,在人类即将跨入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21世纪,如何使教育事业适应新的世纪并促进新世纪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和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站在世纪的门槛,我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 王湛: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主…  相似文献   

11.
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化程少波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回顾中国教育研究的百年历史,对其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总结,不仅能使21世纪的中国教育研究从中吸取教益,获至启迪,更重要地,并将由此而催生出新世纪的繁荣。一关于20世纪中国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分期,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已跨进了21世纪的门槛。怎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我们每个人、每项工作都面临的新课题,家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对新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并就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育如何应对新世纪家庭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几项建议。一、21世纪家庭教育发展趋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数字化生存”的网络世界的存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变革。在新世纪里,我国家庭教育将呈以下发展趋势:1.家庭教育成为政府行为的格局将更加明朗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群众性的自…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新世纪新任务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战略地位和作用,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工作要求,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对新世纪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事业的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些论述上来,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一场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学习》报告阐明了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施创造性教育,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根据新世纪的学习需求,重点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知识观和学习观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又一次处在世纪之交的前夜。我们试图从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来描绘一下未来教育的蓝图。1.信息化社会将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将会导致新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优质教育。实施优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基本趋势之一便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迎接新世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研究本国的教育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的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新的世纪来临之前,中国教育家们在作怎样的思考?不久前由朱永新教授和徐亚东先生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一书,该书汇集了国内三十多位教育名家对 21世纪社会与教育问题所作的展望和评述,是一部展望21世纪中国教育的权威著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面提倡素质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如何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再次摆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也是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的一次巨大挑战。学校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这些对新世纪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将素质教育推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的曙光已经升起。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首一百年来中国教育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地感到:充分发展现代教育、充分发展高等教育,对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发达,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深深地感到: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社会条件下,“科教兴国”的口号必将更加深入人心,现代教育、高等教育必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响起,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提出,正是这一新时期到来的标志。这是把中国的教育改革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冲锋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