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道,诺贝尔奖金自设立以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本土中国人获得过呢?是啊,诺贝尔奖金年年在评,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过这项殊荣呢?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不说获得,就是连个提名也少有啊。这确实叫人纳闷。  相似文献   

2.
世界有多少人获诺贝尔奖?12月10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去世的日子。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奖以来,到去年12月,获奖者已达635人,美国人获诺贝尔奖最多,达205人;英国人占第2位,达86人;德国人占第3位,达71人;法国人占第4位,达46人.非洲...  相似文献   

3.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从中、美、日三国的教育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前景不容乐观,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笨吗?应该不是,因为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中,有好几位都是美籍华人,他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受到的基础教育也在中国。是中国不重视教育吗?也应该不是,中国也一样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教师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是中国人又不是中国人”的华人科学家每每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们不由地想起中国在国际奥赛中摘金夺银的骄人成绩。于是,一个难解的心结便一次次地牵动我们的心绪——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荣膺诺贝尔奖?一个文化繁荣数千年的泱泱大国,在三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浪潮”的洗礼后,问鼎诺贝尔奖却仍然徘徊在“突破零”的希望线上,而科技、教...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9,(5):10-10
最近,围绕着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社会上下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关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议论最令笔者震撼。一些专家、学者掷地有声地断言“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在普通高中进行了文理分科”。为什么要拿诺贝尔奖来说事呢?本人不揣冒昧,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11):24-24
1983年和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两度被美国包揽,为什么诺贝尔奖如此青睐美国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全面,但美国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守玉 《宁夏教育》2011,(10):42-4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0.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朱棣文与崔琦连获诺贝尔奖,引起报章杂志上许多讨论:为什么还没有能获奖的成果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出现?这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科学研究要有传统,要有实验,要有经济基础。在中国,这些条件在50年代以前都没有。这是近五百年来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史实。二中国的科技发展,一般人常以为是不成功的,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结论。本世纪初,中国可以说完全没有近代科技知识。到了60年代竟造出“两弹一星”,这个发展速度是真正的奇迹。三、讲到基础科学,1958年到1964年间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胰岛素,领先世界,是完…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意味着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摆脱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在科学发现、科学创造方面完全可以问鼎世界、折桂诺贝尔奖。在科技领域,也有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屡屡获得诺贝尔奖且人数多?为什么诺贝尔奖到中国姗姗来迟且少得可怜?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创造教育意识及操作路径探究已经在世界上落伍了。  相似文献   

13.
李济 《宁夏教育》2005,(1):39-39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中、美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寻求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会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者。为什么中国学生年年都能够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至今没有培养出国产的诺贝尔奖得主?奥赛考的是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但是诺贝尔奖需要的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之死     
李红 《山东教育》2006,(11):61-61
2001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斯特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个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经使他成均富翁;论爱情,儿乎每~个女人都喜欢、崇拜他。可是,他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62岁的生命。而他的耶位朋友——富恩斯特,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了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教育发出盛世危言据悉 ,中国科学院专家们最近在北京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 5 0年就起码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如苏联 3 9年、捷克 41年、波兰 46年、印度 3 9年、巴基斯坦 2 9年……。然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建国已达半个世纪的中国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固然有 6位华裔科学家享有殊荣 ,但为什么大陆科学家始终摘不到此项桂冠呢 ?杨振宁一语道破 :“主要是中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中国的科学家对科研信息跟踪多 ,创新少 ,这是致命的不利因素① 。应该说 ,这给中国基础教育发出了盛世危言。“3 …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0日,全球目光齐聚北欧,本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科学家分享了各项大奖,中国本土科学家再次无缘诺贝尔奖的榜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曾光敏一些学者在反思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肯定新中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不无遗憾地提出了许多疑问,其中有如:“在文科教育中,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师级的学者?”一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评价我国留学生的素质缺限时曾说过,中...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第一届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占全世界1/5的人口,至今没有一位大陆的科学家获此殊荣.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不行?不是的.其实在中国科学史上,单在物理学方面就曾有过三位物理学家做出了达到“诺贝尔物理奖”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都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最后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20.
在踏上德国国土之前,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