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时的设想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心中一遍一遍地默诵《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皱着眉头思索着,以对话为主体的叙事性文章,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分角色朗读,不如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理解课文和朗读表演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笔尖在教案本上沙沙地写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课堂上的尝试伴着清脆的铃声,我精神抖擞地走上了讲台,和同学们亲切地聊了起来:“同学们,爱看电视吗?”课堂上顿时热闹起…  相似文献   

2.
打开记忆的闸门.有一件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记得在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课前,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了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厅式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旨存通过朗读让学生人情入境.以鲜活的案例来诠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感受课文,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也知道朗读时要抑扬顿挫,感情饱满……但这样做学生还不能充分理解课文,不能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精神风貌。鉴于此,我创造了“以话剧的形式代替课文朗读”的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布置一篇课文,学生都抢着参加,都想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推销自己。通过学生表演把一篇文章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戏剧,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把课文表演出来,学生必须读熟课文,揣摩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结合生活,尽量使自己在形、神…  相似文献   

4.
一、朗读,是与文本近距离的对话 前不久,我上了《负荆请罪》一课,这是一则剧本。这篇接近口语话的课文要求学生课上学会朗读,课后让学生表演剧本。于是,我在制订本课教学重点时定为:把握人物个性特点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开始时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轻松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情节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教学中,我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是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片段和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1.在朗读表演中学习 善于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表现的机会,学生能乐于学习,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苦柚>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故事性较强,特别是"老华侨"与"小姑娘"的一段对话,十分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点,特别能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学中,在充分自由读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学生分若干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表演的机会.在表演过后,让大家评议,谁朗读表演得好?为什么?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8.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表演朗读课文的方法开展教学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教师可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手、口、脑并用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典型教材。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可促进说话和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学本课可通过下面的环节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林海》这篇课文词句优美,描写的景色秀丽动人。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听的机会。听课文朗读录音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用悠扬动听的乐曲配以朗读,吸引学生欣赏课文化美的语言,领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配乐朗读输送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童话,篇幅较长,段落清晰,图文并茂,很适合朗读和表演。所以本课采用朗读和表演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角色朗读,情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中学、演中悟。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案例]这是教学《军民一家》(浙教版第五册)时的情景:为了准备这篇课文的教学,前一天晚上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备课,从谈学生敬佩的人物揭题,到朗读竞赛的安排,再到深读课文,感受雷锋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原以为学生的朗读与学习感悟会精彩纷呈,对雷锋崇高品质的认识会更进一步,却不曾想,当我按照课前预设,试图寻找课内的精彩时,却发现学生竟然无动于衷,心不在焉。回到办公室,不断反思其中缘由,似有所悟:不管课前准备得多充分,踏入课堂,学生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弃他们不管,只顾完成自己的预设教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遭受打击。而这节…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15.
<正>《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真》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采用相似结构的段式反复出现的方法组织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句式,同时以对话描写为主,是学生体会人物感情,学习朗读不同人物语气的好材料。现在我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浅议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对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设定了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课的课文《愚溪诗序》时,笔者在走进教室前就在思考:前面刚上完两篇篇幅比较长的交言文,学生都上得没劲了,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讲文言文?再说今天的这篇《愚溪诗序》篇幅不长,而且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吧。心里寻思着,就这么办。于是,把早已准备好的教案放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从课文的结构上看,主要是通过人物一一班长、洛班诺夫、列宁、一位来开会的同志四个人的九段对话,来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的故事,讲读这篇课文,我设想采用朗读指导法。什么叫朗读指导法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指导朗读(包括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教《鸟的天堂》兰州市南河小学李蓉《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以情景交融贯穿全文的一篇佳作。在教时,我试用了以读代讲、体会情感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一、加强朗读,体会情感在讲大榕树的静态美时,我先引导学生知道这篇课文重点写的大榕树就是“鸟...  相似文献   

19.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论述,我初步确定以朗读体悟作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阐述的基本道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