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是“这一个”,但是并非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写出“这一个”。我们见过太多千人一面的教师形象刻画,读过太多对逝者的浮泛溢美的回忆文章。而张玉新老师为我们描述的两位已逝的师长,却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呼之欲出,如泥土般亲切真实。字里行间,戏谑中见至诚,深情中见肺腑。  相似文献   

2.
泥土     
泥土是平凡的,在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泥土也是伟大的,华夏文明中就有“女娲造人”一说:泥土包孕万物……但我却更欣赏泥土的中正平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物自古有之。中国古老的五行之术中,土能克水,并且对火也是不怕的,化身陶塑的泥土又岂是人间的凡火所能融?而对于水火两位“世仇冤家”,土又能起到中介作用进行调解,比如说它变身为砂锅,烧菜做饭,极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3.
刘怡 《中学科技》2008,(5):24-27
你知道吗,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看似洁净安全,事实上却潜伏着一些不速之客。它们弥漫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泥土中、水中、空气中、甚至在我们的身体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是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却也是和我们分不开的“密友”,它就是——细菌。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声音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在本期“妙文收购站”中,我们收录了几篇关于伟大母爱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生活”,一个听起来很模糊、很抽象的概念。它,是什么样的?我也无法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却感受到,它离我们并不是“远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甚至说,我们已开始生活在其间。一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又一年。也许,现在人们已不习惯再用“天”作为计时单位,都已经精确到“秒”来计算时间。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听到老师用极快的语速滔滔不绝地传授着知识,而练习的时间总是“30秒”、“40秒”。曾经一度被我们所忽视的“30秒”、“40秒”,如今却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它的可利用价值今非昔…  相似文献   

6.
妙文收购站     
母爱,是人类一个至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在本期的“妙文收购站”中,我们收录了几篇关于伟大母爱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塑梦之泥土     
史成汉 《家教世界》2013,(12):40-40
我自小就觉得泥土不脏,相信泥土是很神圣的。小时候,我们孩子问大人:“我是怎么有的?”回答总是:“河滩上捡来的。”再问:“河滩怎么会生出我呢?”大人们笑笑说:“是用泥捏的。”我坚信不疑,泥土具有生育能力,它不但能生出人,还能生出五谷杂粮,生出各种花木。没有土,神鬼也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8.
“种萝卜”     
萝卜是种在地里的,可是我们这次却“种”在手里头。知道为什么吗?原来,这是我们在活动课上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当“泥土”的同学排在讲台前成一列横队,双手反剪放在背后。种萝卜的同学拿着“萝卜”———粉笔,随意放在一个“泥土”手中,让坐位上的同学猜三次。如果猜中“萝卜”在谁的手上,那么拿到粉笔的“泥土”就被淘汰出场;如果猜不中,算坐位上的同学失败。游戏开始了,台下的同学跃跃欲试。一会儿,台上的“泥土”排成了一堵人墙,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个个神采飞扬。有的不时回头望望,看谁中了头彩;有的则假装镇定;还有…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爱家乡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的人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我却爱家乡的泥土。我们家乡的孩子经常在土地上打滚儿,有时捏“小汽车”和“飞机”,有时捏泥人,有时捏“电话”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们浑身沾满了泥土。这时候,大八们都亲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泥土     
因为每天都立在坚强的土地上,心中永远拥有的总是无以名状的踏实,所以我们都不曾想到过给予这感觉的泥土。因为每时每刻都徜徉在浓浓的父爱中,心中所感的永远是那份安宁,所以从不附着地想到过赠予我这一份宁静的父爱。因为它们平凡,更因为我们已习惯,因此我们从不主动地去关注它们。父爱如泥土。我们常常赞美广阔的天空和有着娇美容颜的大海,却从不曾提及脚下的泥土。“世上只有妈妈好”、“祖国啊,我的母亲”,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而涉及父亲的歌谣却很鲜见。因此,父爱如泥土。世上大凡被我们记住的景物都各有特色:法国的卢浮宫,中国的天安…  相似文献   

11.
人都说“师徒如父子”,又说“子不言父过”。老师,对前一句话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您对我们的教导、给我们的关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您就像一个父亲那样呵护着我们;对后一句话我却不敢苟同,父辈们说错了话、做错了  相似文献   

12.
追梦人生     
“我不是农民,却同样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它撒在孩子们的心里。我在奇异的土地上播下理想的种子,收获一片嫩绿的掌声。”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学中,运用迁移方法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更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要使迁移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具体方法如下:一、增加思维量,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分析比较是学习词语的常用方法,我在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实现迁移时,注意‘调物导语”和“异物同语”的训练。如,为什么同是描写荷叶,(荷塘月色)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喻体,而(荷花淀)却把它比作“铜墙铁壁”?为什么同样是对泥土发出的动作,(回延安)用“抓”(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而(土地)却用“捧”(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叙事,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足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  相似文献   

15.
家有小女,最喜欢爬土堆玩沙子、玩泥巴,姥姥就以脏乱为由强行制止,常闹得不欢而散。犹记得我的童年与泥土“打交道”的快乐滋味,尽管没有什么高档的玩具,大自然却慷慨地把快乐送给了我们,泥土成为我们最好的玩伴。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不少, 但我们彼此间却好像生活在两个 隔离的世界里。这里是我们中国 学生的“浙大”,同样也是留学生 的“浙大”,而这两个“浙大”却 好像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概念, 共存却无太多实质意义上的交集。 我们之间似乎隔着无法跨越的距 离,彼此保持着疏远和观望。 浙大学生眼中的留学生是什 么样的?我们了解留学生吗?我  相似文献   

17.
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放线菌是广泛存在于泥土中的一种丝状细菌,在显微镜下,它长得就像一棵树或者一根草,并且有着奇形怪状的菌丝。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相似文献   

18.
妙答     
有一位军队长官下连队视察时,正碰上士兵吃午饭。 “你们伙食如何?”长官问。“报告长官,米饭里泥土太多。”一个士兵回答。 “你们入伍是为了保卫国土,怎么能挑剔伙食?“  相似文献   

19.
喜欢玩土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往往剥夺了孩子们玩土的权利,扼杀了他们这种天性,于是,宝贵的泥土在孩子们心目中,便成了不能碰、不能摸的“脏东西”。为改变这种现象,并使孩子们形成客观正确认识,我们设计了“神秘的泥土”一日教育活动实施方...  相似文献   

20.
原文哈姆雷特曾说过:“生或者死,这是一个问题。”而我却要说:“铭记与忘记,同样是一个问题。”你是否曾经留意过雨后的蜗牛,它为何如此缓慢?那是因为它背负了太多,它不懂得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