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要立足文本的内容开展语用训练。把握内容,概述文本语言的事件真相;品味内容,体验蕴藏其间的情韵;体悟内容,提炼文本语言的思想;基于内容,促发语用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提升语用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7,(28)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紧扣文本内容挖掘教学价值点,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为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明确基本的方向。文章提出要整体感知,梳理事件,把握文本内容;紧扣形式,深入探究,提升生命素养;资料拓展,丰富认知,强化主题感悟,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应该立足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核感受语言表现魅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因此本文提出要在主题关照下感知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在探寻辨析中聚焦表达方式,开掘言语魅力;在品析推荐中关注素材积累,拓展阅读视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的这一新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分量的阅读教学,应该摒弃纯粹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做到利用课文在语言运用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也能够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这些例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功利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工具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语教学中过度定量化、技术化、精确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为制造“标准件”而设置统一的目标模式;教学进程中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意贯通、浑然一体的本,极力探讨所谓的微言大义;教学评价时妄图充当本解读的权威,以非此即彼的二元阐释和直奔主题式的明确宣示取代学生获得原汁原味的阅读权利。片面地追求精确化的教学无疑是将语教学进一步引向死胡同,它妨碍了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也造成了学生审美感觉的钝化。在阅读教学中倡导适度的模糊,是引导学生回归学欣赏、获得个性阅读的固有真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为忠 《陕西教育》2007,(10):38-38,7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构制"辞采篇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多种教育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画家张僧繇仅仅是"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那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乏神韵的四条龙,转眼就"腾空而去"。可见此间的"点睛之笔"是多么神奇,又是多么需要。如果不是那一笔,四条龙永远不会腾飞,观赏者永远不会感受到张僧繇绘画艺术的真谛。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尽显自己的教学智慧,依据教学进展和教  相似文献   

9.
10.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极富感染的环境烘托,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村庄被洪水围困,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生,党支部书记——老汉,凭着自己的威望,泰然自若地指挥群众渡过唯一狭窄的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最后他和他的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悲壮而感人的故事。这一类歌颂共产党员高大形象的红色课文,如果围绕课  相似文献   

11.
写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解读文本时,切不可忽视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语用点。下面,我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谈谈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关注写的语用价值。《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活泼有趣,学生乐于去读。我主要抓  相似文献   

12.
13.
还原法是文本解读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孙绍振先生在他的著作《名作细读》中也提到还原法——"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对比未经作家加工的原生形态,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还原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内容,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便采用还原法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这“半壁江山”“壮丽”,人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做法。以作者为中心的一元解读。强调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三方,以作者为中心,阅读的目的就是从文本中追索作者的原意,作品的意义主要是由作家决定赋予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就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言文字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对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思想感情、文章写作技巧等主要教学内容时再加入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加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位称职的教师都无法绕开教学拓展这一教学环节,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整合引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但教学拓展是一把双刃剑,适时适当地进行,可以厚实课堂、丰富学生知识,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盲目、毫无节制地为拓展而拓展,则会喧宾夺主,冲淡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衡量拓展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要准确掌握其难度和广度。如何进行拓展,追求拓展的"效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本期几位作者的阐述,也许能引发您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才能实现视界的融合,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因为读者的认识和眼界存在着差异,所以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会超越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初意义。面对文本的诸多价值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把握教学节奏,让阅读教学更显从容。一、逼近内核:对文本内容的关注1.尊重文体,站在文学的角度解读文本。小学课本中涉及的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存在许多的纰漏。根据重新建构的阅读教学新模型,影响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因素主要有:文本系统,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可能和基础,解决的是语文教学内容“有没有”的问题;解读系统,它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现实可能性;教学对话系统,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显现状态,决定教学内容“会不会呈现,怎样呈现”的问题;社会系统,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最高裁判者,只有体现社会需要的语文知识才能得到承认,才会是最有效的。因此,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中,多次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一、为什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对于中高年级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表达“经验意思”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施海亚 《学子》2016,(1):33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文本,巧搭语用之桥,实现言意兼得。我试图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