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多年来,广大华侨抱着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同到祖国参加革命和建设,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因此,研究华侨的历史及其发展变化,对于贯彻党的侨务政策,调动国外侨胞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方面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与南洋一带有所来往。据颜斯综《南洋蠡测》书中刊载:“新加坡有华人坟墓载梁朝年号及宋代淳熙,是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前南洋华侨的政治立场各异,革命后渐趋一致,各类侨团组织和华侨各阶层均成为辛亥纪念的主体.侨众重视仪式在激发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辛亥庆典在兼具大众娱乐色彩的同时亦不失国家意识,包含大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华侨精英则以辛亥为切入点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并号召华侨团结奋发,共同致力于祖国的和平与繁荣事业.南洋华侨的辛亥纪念活动,传承和发扬了辛亥精神,激发了侨胞的爱国热忱,增强了其凝聚力,在强化华侨民族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后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埋下了伏笔.同时,辛亥纪念也反映出20世纪前期南洋华人社会渴望挽救国内危机、促使祖国强大的心理趋向,是为民族主义加强的表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代史中,南洋华侨教育一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华侨社会与祖国之间的联系,对于形成并保持民族精神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吴明罡对南洋报刊等大量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从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南洋华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写成了《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就有中国人移居国外。因此,华侨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史学界一般认为华侨正式形成于唐代。 南洋一带(今东南亚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华侨的主要分布地区。唐代移居该地的华侨已很常见,元朝时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南洋各地。到明朝时期,特别是明中期南洋一带华侨激增。当时,菲律宾吕宋岛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雅加达、新村(今格雷西),苏门答腊岛东部的旧港都是华侨的主要聚居地区。其他的华侨聚居点还有泰国的曼谷,菲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海外的炎黄子孙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来亚、新加坡的华侨在陈嘉庚的领导下,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账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账会”)。接着,南洋各埠华侨也相继成立了“筹账会”。1938年10月,“南洋各属华侨筹账祖国难民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南侨总会在广大华侨中积极开展活动。陈先生为了支援祖国抗战向各国华侨发出了捐献汽车的号召,并把募捐到的3000多辆汽车从南洋各埠、南北美洲运往祖国,这些汽车多数交付军事委员会所属的西南运输处接收使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期间,南洋华侨资产阶级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南洋华侨的阶级构成中,工农群众是主体,但也有中小资本家和少数殷实巨富。他们经过长期惨淡经营,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华侨资产阶级毕竟寄人篱下,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和压抑,国内历届政府又漠不关心,正当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所决定,一般说来,南洋华侨资本家与国内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其中有一部分的前身是“苦力”,加上在海外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他们中不少人追随孙中山,在海内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抗击日寇,为菲律宾的抗日活动同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谱写了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8.
在“庚子新政”的不同时期,南洋华侨社会有其不同的舆论取向。以《南洋总汇新报》为例,从开始鼓吹预备立宪、反对革命,南洋华侨社会就对“新政”抱有期待,但“皇族内阁”出现后,南洋华侨社会舆论便不再对“新政”多加报导。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尚未灭亡之时,南洋华侨社会已经开始讨论清政府失败之原因。出现以上转变有多重原因,其中南洋华侨社会的特殊性质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大量中国女性移居南洋各地,新加坡华侨女性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华侨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辛亥革命前夕,流亡到新加坡的中国革命党人及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决心改变华侨妇女的生活状况,大力发展华侨妇女教育,拟从根本上解决或遏止歧视华侨妇女等多种社会问题。新加坡女子教育由是而起,到1911年后,新加坡华侨女子教育日渐繁荣,为提高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妇女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国民政府为应对日伪对南洋华侨的蛊惑性宣传,同时为给政府各部门在南洋和华侨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案和依据,于1942年设立南洋研究所,开展南洋和华侨诸问题的研究。研究所制定了庞大的研究纲领,但是主事者安插亲信、内部矛盾尖锐、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整体成效不佳,开办三年后被撤销。研究所出版《新南洋季刊》两期,刊载研究南洋的理论方法、介绍南洋史地、民族研究、华侨研究、经济研究等论文,对普及南洋知识、推动南洋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揭露日本侵略南洋图谋和行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的成功有赖于海外华侨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支持,如果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在辛亥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海外华侨的经济援助实际上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在革命开端时期,华侨经济援助主要以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为中心地;在革命发展时期,南洋则成为华侨经济援助主要来源地;而至革命高潮时期,华侨经济援助又由南洋至美洲扩展;到了巩固革命成果时期,随着革命影响的扩大,呈现出世界各地华侨积极捐助的新局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革命领导人个人海外经历与人脉、海外华侨居住地距离我国远近的地缘关系、各地华侨的数量以及经济实力、改良派与革命派势力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华侨经济援助来源地才有了明显的地域变迁。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史上,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章很多,而研究黄兴与华侨的章却未见,其实,黄兴在1906-1911年发动粤、桂、滇6次起义,与南洋华侨有密切的联系。黄兴为革命四下南洋,南洋华侨从经济、人力、善后安置工作三方面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兴对南洋华侨所作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一、华侨 <辞海>的注释是:"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在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国家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是外国公民(亦称中国血统外籍人),不是华侨".根据这一概念本人这样理解:长期侨居国外,一直保留中国国籍,而且又一直未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才可称为华侨.对于生活在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国人,他们本来就不是侨居国外,而是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中国人,所以根本不能称华侨,而只能称"港澳同胞".况且他们早已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港澳同胞"这个称呼是否可以继续沿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爱国华人、华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杰出爱国者王源兴一生始终不渝地热爱祖国、支持祖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文中按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探索了形成王源兴爱国思想的时代环境以及王源兴爱国的内在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45—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南洋华侨以辛亥纪念为契机,以辛亥历史为载体表达其反对分裂、渴望和平的政治主张。华侨总体上持中间立场,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最终作出正确的抉择。其间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捐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亲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片赤诚之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保卫第二故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正>从兴中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十余年的艰苦发展。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与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在辛亥革命胜利的背后,有一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的群体不可忽视,这就是海外华侨。在为数众多的海外华侨当中,南洋华侨在地理和地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侨的抗日斗争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和华侨华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尝试分析抗日义举与扩大南洋华侨的社会影响力、改变其在居留地受歧视的地位、拓宽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发展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公元1878—1965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黄炎培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对华侨教育也倾注了满腔热情,不仅四下南洋,考察近代华侨教育,而且为华侨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他先后发表《对于菲...  相似文献   

20.
对南洋市场的开拓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出口对象国的不同,于我国工业化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南洋作为华侨集中之地,实业家加紧对南洋市场开拓,取得了很大的海外市场份额,对我国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影响巨大;但国货生产在利用华侨优势获取经济利益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