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难点。按照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土地权属关系和土地经济主体利益结构的分析范式,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发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地权属关系不完整和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在试点实践中还存在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不明确、调节金征收比例差距较大、集体提留收益用途不明晰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设计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管,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增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由生产性因素、非生产性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国家、国有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土地增值表现为不同形态地租的资本化,所以土地增值的分配应以地租理论为依据,从影响城市土地增值的主要因素以及各自的作用力来研究。农民集体所有者凭借农地发展权、国有建设用地者以持有的土地业权(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一部分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国家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将大部分土地增值收归国有。土地增值税应扩大征收范围,科学界定土地自然增值额,构建完善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后转用增值收益分配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后因土地用途变更引起土地收益的增加从而产生土地增值,对增值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应符合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土地征用后引起转用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是对上述分配原则的忽视。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共目的被滥用、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受限、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款不到位等方面。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严格区分土地征用公共目的性、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土地征用过程市场化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行实证估算,测算表明尹集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农民、建新区农民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分别为47.82%、8.54%、43.64%。基于各个主体的贡献额所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测算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改革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利益均衡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框架,包括入市增值收益核算方法的制定以及分配主体间关系的明确。以浙江省德清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益均衡的收益分配机制,以期在保障各分配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为土地入市选择公平合理的分配策略并优化。  相似文献   

6.
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享的正当性基础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权能。集体土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显失公平。我国目前的土地权利体系无法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参与土地增值利益分配的权利基础。创设土地开发权并构建其实现机制,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利益的权利源泉。我国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的实现,在区分公益性征地和经营性征地的基础上,实行国家购买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开发权交易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地转用领域土地要素的配置不仅关涉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农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而且关涉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粮食安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旨绝不是去管制、脱离管制,而是如何将管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改进政府管制能力、提升管制质量.着眼于土地管理的宪法秩序,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是土地本身的市场化,只能是诸种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配置的关键在于农地转用指标交易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农地所有者对其土地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土地物权化的种,针对农地使用权的立法工作,土地管理部门应该从公平的角度进行优化,使农地使用权制度化,规范化.关于农地在交易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权问题,在交易时应该如何改善其环境条件,是培育、建立农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9.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流转是否能够持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以安徽省相关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分阶段确定收益分配方案,规范政府行为,以税收的方式进行收益调节,最终实现对流转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民作为单个的生产经营单位,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具有极大的风险.农民信托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分配的组织,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连接了"小农户"和"大市场",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议价能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规范了农业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了农业朝着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市乌什县为例,在综合考虑乌什县耕地的自然条件与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筛选出优质耕地,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对研究区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在新一轮的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通过选取耕地自然等别、水利设施状况、距离主干道的远近程度、耕地的坡度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着"保劣不保优"的现象,尚有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政府征用农地应给予农民补偿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应尽快对这些规定进行修改。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对修改思路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自然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基础工作 ,土地类型的划分 ,一般使用三级分类系统。利用有关土件资料 ,辅以必要的野外调查 ,通过地理相关分析 ,最后编绘成图 ,将土地类型的性状特征和空间位置确定下来 ,为土地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省耕地统计的滞后,耕地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削弱。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耕地面积的统计办法,改进我省耕地统计的口径、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耕地抛荒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强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探索土地流转的创新形式,这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农村实践剖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流转的创新形式:业主 农户。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大意义,着重分析了当前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措施,希望能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农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有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我们要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突破"股田制"农地经营模式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分割成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主要体制障碍的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新一轮变革的难点聚焦在如何使分割小的土地嬗变成大片集中使用的土地,其有效对策是必须建立、培育土地有偿转让机制。在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中,“股田制”是一种新型的农地经营模式和农村经济形式。本文从客观根源及法律、政策层面上对“股田制”作了全面分析和释疑。  相似文献   

20.
虽然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在补贴标准和年限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但在实施机制方面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创新.传统实施机制的弊端主要在于没有将土地征收程序引入生态型农业结构调整之中,从而使得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变得空洞而抽象.我们应结合退耕还林的实际实施情形总结经验,探索机制,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