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荣 《中国德育》2010,(2):25-28
尼采(1844-1900)说:“弄懂和揭示道德问题——我看这似乎是新的使命和大事件。迄今为止,发生在道德哲学中的事件,我概不承认。”可见,尼采旨在对道德进行一番批判和重构。尼采的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和生命的形而上学。尼采整个道德生命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一方面,他站在生命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生命立场上呼唤新的道德价值。由此形成了他道德哲学破和立的两个方面:在破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一切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尼采哲学中,道德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以“一切价值重估”为出发点,并以对“道德的重估”为重点的。本文主要从尼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判切入来阐发尼采的道德思想,并对他的道德哲学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舍勒通过其《道德建构中的怨恨》与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对基督教伦理道德中形成的怨恨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对话,某种意义上是他从尼采那里看到了现象学的雏形。通过文本上的详细分析与阐释,梳理出就怨恨或爱的西方基督教道德教化论之争的生命现象学进路是如何在尼采与舍勒这里展现的。得出三点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是舍勒与尼采都是从基督教道德教化"宗教感"的意向性上来谈论爱/怨恨的;二是舍勒通过复原被尼采拆解了的基督教道德教化而展现出其从尼采那里学到的现象学解释学之道;三是舍勒在尼采之后将生命哲学推进到生命行动现象学的面向。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道德"概念的词源及其演变过程表明,道德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并且为了人们美好的生活而存在。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其真正内涵是人性中的卓越性和品格,它是人不断超越现实与自然生命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是人的生命之必需。道德教育作为引导个体使其成为有道德之人、使生命趋向真善美的教育,表达的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诉求,因而生命价值成为道德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生命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7.
尼采被称为反道德主义者,他也这样自称。但他并非没有道德理想。尼采的道德观以强力意志思想为出发点,把强力意志作为道德和善恶的标准。凡是符合强力意志的,就是道德的,就是善;反之,则是不道德,是恶。尼采把道德区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并在这两种道德的对比中阐明了他的道德观。他提倡主人道德,其本意在于造就一种新的理想人格;他对于奴隶道德的批判,有破坏传统旧道德的积极作用,但也包含着全盘否定历史上的道德遗产的倾向。尼采的新道德观同其审美人生态度和提倡酒神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反对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认为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超越于善恶之外。  相似文献   

8.
尼采对"另一个世界"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之热爱,缠绕着尼采;对健全人类之渴慕,激励着尼采。可是遍视古今,尼采却发现因世界的二元分裂和世界真实关系的颠倒,人之生命被遮蔽,人之尊严丧失。为了能回归唯一真实的世界——生命世界,让人“成为你自己”,尼采深刻地揭露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将人的生命从理性、道德和上帝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矛盾属性有助于人对道德的认识,道德是人基于现实之物包括人的生命的缺陷性和不圆满而对事物和生命演进的必然性及其圆满状态的深刻顿悟.道德教育应该以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注人类生命的延续意义为基点,以激发生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为动力,以人类的和谐永恒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道德将“生命”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道德具有生命性,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因此,生命道德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源于生命内在的动力,旨在促进生命的优质发展。生命道德有其基本的道德需要,这些道德需要既包含于生命成长的多种需要之中,又成为生命道德特定的必要条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尊重”、“关怀”、“信任”在学生生命道德形成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而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美貌动人,气质典雅,心地善良的女性.安娜身上充满激情与活力、力量与勇气,她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尼采的酒神精神学说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本质,酒神精神的张扬意味着个人在其中感受到的不是遵守道德秩序的自我,而是充分释放长时间被压抑的生命活力,在这种释放中真正感受到作为人的存在感和生命酣畅淋漓的快感.安娜的悲剧既有社会与宗教的因素,更有她追求生命自由的个人愿望,她的毁灭恰当地诠释了酒神精神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智慧的四重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安春 《教育科学》2005,21(2):22-25
道德智慧是一种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智慧分为宇宙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生命道德智慧、人生道德智慧等四种不同的形态,其间的价值运作原理是道一德一得相通。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本文对此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唐君毅先生的道德哲学中,"自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是人的道德意识之根源,是复归于己、超升一步的修养工夫,通过昭显人的真实生命存在而唤醒其"超自私的道德意识",使之回归于人伦世界和情谊社会。本文基于唐先生对道德生活之本质的界说,从自觉之可能、体现及诉求三方面,对其"自觉"范畴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将人性观作为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他言下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以及道德选择的精神价值是巨大的,他对道德的描绘彰显了对德性的塑造和对至善的追求。但他道德哲学中所持有的理智主义与功利主义立场,使其陷入不可避免的困境。该文探讨了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道德理想的困境,在当代世界道德哲学领域的启发影响下提出了困境解决的可能路径。该研究以现代价值为导向,运用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价值范式,旨在为人类社会文明生活树立不倒的道德秩序以及为人类个体德性提供具有切实参考价值的指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道德哲学面临的困境是: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原则与个人行为动机相分离,即道德原则与个人本真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康德道德哲学、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以及美德伦理学从不同角度解决当代道德哲学困境,但都没有成功。德沃金运用独特的价值哲学方法——融贯论的解释方法,成功地消解了道德原则与个人本真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只有出于责任的行动才有道德价值,人的感性欲望即使让人做了合乎责任的行为,也没有道德价值.责任与感性欲望虽然不同,但是在同一个行为中却可以平行地同时存在,因为他们分别以两种不同的价值为目标:责任对应道德价值,感性欲望对应非道德价值.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对康德道德哲学规范性的理解,最终必然要追溯到康德的人性论:只有按照应然的人性去生活的人,才算获得了人的自由本质,成为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但现实往往与之相悖.康德倾向于将好生活设想为他理想中的人性得到实现的生活,并将之设想为唯一一种生活目的的论断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矛盾属性有助于人对道德的认识,道德是人基于现实之物包括人的生命的缺陷性和不圆满而对事物和生命演进的必然性及其圆满状态的深刻顿悟。道德教育应该以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注人类生命的延续意义为基点,以激发生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为动力,以人类的和谐永恒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栋  顾拓宇 《教书育人》2011,(21):52-53
教师道德意识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基本准则,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一种本身同有的职业信仰和职业品质,是体现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最朴素、最真实的素质和内涵。教师道德意识其着眼点正是为了阐释这种职业品质。一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1道德尼采认为,道德是与生命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生  相似文献   

20.
尼采出于自身性格和对时代的体验,洞察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缺失,称这种缺失为“虚无主义”,并对之进行追根溯源,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现有道德和禁欲主义的起源,重估价值并试图超越创造一种新价值。尼采的出发点是力是否充沛丰盈,生命和生存是否被肯定,现实世界是否是人类的居住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