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夏剑 《教师》2008,(9):48-50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课程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要素组成。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首次作为教学目标被列入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作了如下说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贤强 《贵州教育》2013,(10):43-44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创设给学生以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鲁教版七年级(上)《英语》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鲁教版七年级(上)《英语》教材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学生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功能五个方面的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包括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的自信心、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英语课程目标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目标进行了如下的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标准》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二级目标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它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八年级下册M9U3教学设计为例,例证合理运用Unit one对话文本和Unit two阅读文本,搭建支架构建综合语言运用课。  相似文献   

12.
项芸 《教师》2010,(36):104-104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冰  魏霞 《教育革新》2008,(3):45-46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5.
黄会 《学周刊C版》2010,(10):128-129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圆形结构图来描述课程目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文化意识是恰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那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 ?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呢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高中英语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英语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政革英语教学 《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化意识,情感态度五种因素的整体发展之上的。而教学大纲的英语总体目标仅限于学科目标,即: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和技能(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文化教学贯穿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把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中。新课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形成也包括在文化意识形成的基础上,新课程目标中包含情感目标以及文化意识,也就是我们学习英语不单单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情感态度和文化知识。比如,人教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2 the United  相似文献   

19.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研究情感策略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已经…  相似文献   

20.
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为《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的。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很重视讲解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但是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而教师在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引导可以真正把《新课标》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