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的。苏教版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学时,我用心编导情境用语,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在课件《生活中轴对称》的制作中,我利用网络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又利用  相似文献   

4.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成功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学习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就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它的不稳定性,并与前面学习的比较,找出异同;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设计成三角形的行不行?  相似文献   

5.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数学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事例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由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事例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力求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去学习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从而促使  相似文献   

7.
王莉 《河南教育》2005,(10):30-30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可以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以我曾获一等奖的省级录像课——《轴对称图形》为例,谈谈我尝试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感受。一、结合生活实例,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导入新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认知的特点都要求数学问题生活化。只有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才能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设计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蝴蝶飞舞、落下”…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将一些课堂上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复杂的数形关系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信息技术与设趣激情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3)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主要是讲述点与圆的三种位置以及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节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让学生通过生活自主进行探究形成知识,并通过画图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内化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本文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粗略地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接纳学生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运用巧妙地设计,营造愉悦的氛围,捕捉学生的言行,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互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翻转课堂给数学教学带来诸多活力,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参与知识分享、协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让他们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规律.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信息的交流.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单元内容时,教者以海上日出的视频创设情境,并将之抽象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让学生能把握每种对应关系中公共点的个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少不了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而去教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生活的情境、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读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让数学和生活相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翻开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呆板的例题和练习,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和与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事例,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如何让生活问题深入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人教版初三数学《圆》一章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展示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大R和小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其讲解是片段式的、孤立的,缺乏整体的联系性,直观性不强,趣味性较差,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迫切需要在现实的状态下用两圆位置关系演示仪器来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圆的移动完整地反映两圆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眼手配合下完成学习过程,并增强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郑苏霞 《中小学电教》2012,(10):128-128
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图形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活动情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前思考1.教材体系的分析。苏教版《图形与位置》一课的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的收获以及课外学到的知识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运用“远教”资源,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32):73-74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某些方面来说,数学对于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不仅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也更多地被应用到课堂,现在随处可见的多媒体进入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简单的图片、动画、声音等去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方式,来龙去脉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中,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突破知识盲点,更快地促进实践。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限度,不能滥用,也不能不用,过多过少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文章阐述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利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教学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鲜活的生活事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有趣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的真谛,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兵 《福建中学数学》2003,(1):34-35,F00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业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