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是考查的主要维度。广东省新高考的命题模式虽已成熟,但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第一次接受高考“检阅”。因此,2023届高三思想政治备考应贯彻新课标,把握过往广东省高考政治试题风格,减少盲目性,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丰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使学生掌握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与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学生打造终身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机电、汽车等工科专业的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课程,科学的实施和架构课程体系是实现其教学与实践的最佳途径.明确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其教学任务和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安排各章节教学与实践的环节的内容,保证高职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是本门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目标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犤1犦。“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李萍 《河南教育》2010,(9):60-61
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为探索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方法,支持和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资源的应用得到最优化,并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学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育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构建以和谐为主线的历史观、社会观,培养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开放的世界意识和人文素养,体现中学历史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1世纪以来,法国两次颁发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基础》,作为法定的义务教育目标以打造高素养的新世纪人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法国构建了基于"共同基础"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其中有基于校本的三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分阶段、有系统地诊断、反馈和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质量;在全国开展基于"共同基础"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和反馈法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进步状况等等。本文着重讨论法国的新旧规定和基于"共同基础"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内容与方式,以及法国评价改革中的新亮点和新趋势,为我国推进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光电测试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全方面了解和掌握光电测试技术各个层面的知识,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光电测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紧跟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专业教师们立足立德树人,通过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扩展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挖掘光电测试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促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 ,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仅要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教什么”。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某种挑战。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 :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一切工作推进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课程思政的有效渠道。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系统梳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案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机电类和仪器类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介绍了该课程的改革内容,并进行了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创新教育中的创新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不同.它是通过教育和影响,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培养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与探索的学习观念.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作用和意义1.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并引发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面临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使得各国把竞争的焦点放在教育改革上,在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改革传统的技术教育,设置富有时代性的技术类课程,  相似文献   

16.
汪正贵 《教育文汇》2014,(16):16-18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更要进行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关注人的精神、情感、信仰、道德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现代环境分析与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为对象,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了示范性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薛潇  安涛 《职教通讯》2022,(2):79-87
技术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素养更是技能型人才应对工作挑战的必备素养。在技术和素养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素养分为技术知识与能力、技术思维与技术精神三层结构,并提出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技术素养,即工作情境知识、工作方法知识、工具设备知识、技术设计能力、技术物化能力,系统思维、工程思维以及工匠精神。依据高职学生技术素养三个维度提出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路径,即:融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现实案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设计可能性方案,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强化学生的技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课程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握好了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从繁琐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中找到主线,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一、生动历史课堂的含义课堂是培养人的主要阵地,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感召、升华是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历史学科是人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堂教学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求学生在落实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表述,但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很难明确划分哪些教学环节或试题单一地体现某种核心素养及其达到的水平层次,这给具体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