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一再证明,每当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时,教育体制及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必然随之发生改变。远一点说,我国夏商周三代,经济上是奴隶主贵族的“国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相应的在教育上便是“学在官府”,民间绝无私学的存在。近一点说...  相似文献   

2.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  相似文献   

4.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在某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校长的权力有多大?”的专题讨论帖子,帖子上老师们的“哭诉”不得不让人深思。孤独一剑:从道理上讲,学校是最应该讲民主的地方,可现在成了最没有民主的地方了。过去我们说农民文化素质低,可现在农村都实行了村民选举。学校为什么不能选举校长?看看现在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工会组织也名存实亡。校长由局长聘任,在学校这方天地下,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校长对教师具有绝对的聘任权,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教师谁敢监督校长?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钱     
皇帝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主臣”,但公帑与私钱是不同的,不同的皇帝对钱的态度也迥然有异。道光皇帝比较吝啬,龙袍有个窟窿都不让做新的。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  相似文献   

7.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要研究封建生产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封建土地所有制。马克思说:“在封建时代,军事上、诉讼上的裁决权,是土地所有权的属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奴隶制国有土地日渐为私家地主所侵蚀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奴隶制时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观念,一直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什么“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相似文献   

8.
反对自我封闭主张思想开放──庄子思想探析李回,曹军中国历史上,早在商周之际,由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奴隶主专制和宗法制的确立,因而产生了思想文化上的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观念。所谓“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都...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  相似文献   

10.
贾猛 《历史学习》2008,(4):14-16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奴隶社会: 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质:土地私有制,属于国王个人所有。) 兴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春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古往今来王位就成了一些人追求的目标,国王生活的样子也成为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早上,我拎着女儿的福娃包来到班上。 可能是因为福娃特别抢眼,孩子们一下就发现了.璐璐笑着说:“王老师你买了新包呀。”含含说:“王老师,你的包真好看。”天天说:“王老师,你的包好大呀!”磊磊拍拍我的包问:“这么大的包,放的什么呀?”我也没在意,随手把包挂在了椅背上。谁料我的包却引起了更多答案最近。”听我这么一说,活动室里活跃了起来,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爱国与爱国主义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而爱国与忠君是何种关系?又是容易引起歧义的。试简释如次:一般来说,在封建君主制度下,爱国与忠君往往具有同质同向性。“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玉臣”。一姓一族的王朝即是国家的代表。君主是王朝的象征,自然也成了国家的代表。而古典的爱国主义,常常又凸现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君不愿为亡国之君,臣不愿为亡国之臣,民不愿为亡国之民,君、臣、民在抵御外敌这点上有一致性(尽管不完全一致),爱国必忠君,忠君才算爱国,二者可以统一。屈原听到楚王被…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课铃响后,只见教政治的王老师气呼呼地走回办公室,对九年级(2)班班主任说:“你们班小亮快气死我了,我让他来办公室。”旁边的我感到很诧异(我也任教九年级(2)班,小亮家和我同住一个小区。况且王老师是年级组组长,许多学生都很怕她)。原来,在政治课上小亮偷偷扔纸团被王老师发现后,王老师对其大声说:“你再扔!”小亮又扔了一次。王老师气得又大声说道:“你再扔!”结果小亮二话不说又扔了一次。  相似文献   

1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师》2011,(17):1-1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历史剧变的时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成为历史陈迹。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直接生产者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技术获得迅速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器较普遍地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还  相似文献   

17.
古人或以国家为“天下”,并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故有“中央王国”之称谓。皇帝则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固有观念,视周边少数民族为“蛮”“夷”,国策为“怀柔远人”,惟望“四方来朝”,历史上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的朝贡关系更助长了帝王的盲目自大,时至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对我国的入侵不断加深,传统的价值体系观念亦受到了冲击,这里仅谈一谈近代外人觐见皇帝的礼仪之争及其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阿城 《大中专文苑》2014,(12):15-16
幽默之处——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拼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因为不喜欢象棋,也就不去关心什么象棋冠军,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就对其事迹略闻一二,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神不用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那一年级里数理成绩总是前几名。  相似文献   

19.
天很冷,六(2)班的教室里,王老师正在上作文课。老师说:“上课之前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文的题目是《灯光》。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谢谢他们。我先渎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