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而高水平的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以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学生的个体需求、职业兴趣为目标,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思维养成为重点,提出“三融三合三共”课程建设理念,探索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三融”的育人新理念,对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实施“三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三共”方法建设教学资源,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建设的实践,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对毕业要求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同时,课程团队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能力得到了多维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捷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应以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资源整合为前提,以构建校企良性互动机制为保障。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立足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体的诉求,结合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制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满足职业、多元、个性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及具有“四化”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核心是应用型课程建设,通过应用型课程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课程建设要求从教材、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考试、课程思政等多维度进行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变革,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建设方法为其他相似类型课程应用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陆空通话”是飞行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飞行技术人才,依托本校定位及专业特色,对“陆空通话”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结合“陆空通话”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教学资源、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策略,以期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课程作为联结学校各要素的纽带,通常被认为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当下高等学历教育课程建设存在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两种方式,分别对应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面向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同时,网络课程是开放教育的优势所在,所以,建设行动体系课程是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理性选择。行动体系网络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两个要点开展: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工作情境;二是设计行动导向的学习活动,使得开放大学网络课程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中心”转向“行动中心”,进而实现培养某特定职业领域内具有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改道路.以“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型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高职应用型课程如何突出技能培养、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课程绩效,是高职应用型课程标准建设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高职应用型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复新  罗蔓  韦志强  潘居霞 《高教论坛》2003,(2):99-101,107
本文通过对广西成人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广西成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明确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课程设置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衔接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桥梁,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药药理学方向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以通化师范学院中药学专业为例,从“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实验课程与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育适应地方医药产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以计算机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上走“精兵”之路以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符合“阶梯性”原则,重视课程实践、实训及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泰勒课程理论,在借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以前传统课程方案的弊端,探讨了物理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阐明了新版物理学课程的特色,指出了新版物理学课程建设的措施,即加大植入课程的研发力度,极力推进实践课程的建设,增加综合素质课程和选修课的比例,提出了课程建设要适应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要适应通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展示了创新课程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立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结合商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从国际化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当面探讨如何建设商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期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教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职教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归纳为:课程的微观结构从注重教师的教和单纯的知识摄取向注重学生的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方向发展,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完整;课程模式由满足岗位需要注重就业需要和多元整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工科院校的先进经验 ,由各高等院校直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模式 ,转变为培养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合格师资 ,完成高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改革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扩大招生人数 ,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国际化程度已非常显著。然而,21世纪初发生的“9·11”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格局也遭受了严重冲击。在新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下,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在学生流动方面,留学生数量由减少到不断增加、留学目的地变的多样化;在科研环境方面,自由的学术氛围受到抑制、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有所弱化;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课程设置出现倾向性、外语教学受到重视、国际联合课程的开发备受关注。当前来看,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维发展促使其趋向于全面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课程研究范式规定着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本文在探讨几个典型课程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新趋势,把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两种需求作为前提,在借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化、地方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教育国际化的诸多因素中,课程国际化是核心。在高职院校引入国际化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的视角,分析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方案,通过将国际化因素融入到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的要求,韩国制订了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本文阐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制订的背景、各级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新规格及其特点分析。这些对我国的基础课程新改革大纲的修订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整体育人功能的关键。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与特点。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目标的断裂与模糊、内容的叠加与重复、教学方式的笼统与评价建设的进程不一等问题。未来的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立足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增进培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