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为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本文主要论述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形成对其行为的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同情心是个体重要的人格品质,具有同情心的幼儿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会。同情心是人类的财富,一个充满同情心,充满爱的社会才会和谐而温馨。[编按]  相似文献   

3.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它使人们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见诸行动给予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同情心不仅可以抑制攻击行为,而且可以增加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情感共鸣。它使人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见诸行动,给予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对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而言,同情心不仅可以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可以增加幼儿在社会交往中 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它被看成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探讨幼儿同情心的产生机制及培养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情心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情感,它是儿童以“被爱”为基础,以“爱他人”为前提培养起来的对不幸者的“恻隐之心”。家庭教育在儿童同情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充满爱的家庭心理气氛是儿童同情心生长发育的“土壤”,丰富的情感经验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李显灿 《教师》2012,(27):13-14
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的发展为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等奠定了重要基础。,可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不少儿童同情心缺乏。本文分析了儿童同情心缺乏的原因.谈了几点在基础教育当中,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粗浅的想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教育之中.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教育重视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加强情感教育应该充分重视爱与同情心的教育、自我意识的教育以及自信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宝宝是什么时候学会识别他人情绪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同情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易于、愿意并能够产生同情现象、引导自己行为方向的心理状态或态度倾向。教师的同情心是教师职业伦理形成与成长的源泉。教师同情心的唤醒和培育大致有以下一些途径可供参考:帮助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充分认识同情心在学校教育及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孩子;搜集和研究一些师生交往过程中运用同情心、同情心缺失以及它们所造成不同后果的案例;分析一些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档案资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教师直观地意识同情品质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不断提升教师的同情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淮南市2所幼儿园245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女孩同情心总体及其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孩,平行痛苦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和心理援助与家庭功能的7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角色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同情心发展水平,情感介入则可以负向预测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同情伦理学对同情的认识有两种取向,一是将"同情"视为一种自然的天性,二是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或自我反思能力形成的与当事人相类似或一致的心理倾向。同情被认为具有理性较少具备的作用和价值。尽管如此,同情的有效发挥却是有条件限制的。教育直面多样的、具体的生命,这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成为必须,同情则可以在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情伦理学的同情观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体间人格的差异,将主体性推至极端。从同情伦理学中汲取其合理成分,需要基于教育的立场,重新理解同情的内涵,辩证地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并帮助教育者拨开同情的迷雾,在实践中展现同情,体验同情带给人的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同情既是一种开放、温暖的认同心理或意向,也是将他者、他物吸纳于自我心灵,又将自我融入他者之中的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同情性教育可以被概括为“以同情的态度行教育,用同情的方式育同情”。对同情之生成条件的整体把握,有助于辨别同情精神之根本、理解同情性教育的精神追求。同情性教育寻求的关系平衡并非基于一般层面而言的,而是与同情内在的条件性因素相呼应,注重心灵、情感、想象、感知等的互通,力求在具象与抽象、情感与理性、个体性与向他性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从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同情"的内涵实质,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分析当前教师同情心问题,帮助教师唤醒同情心,认识其内在精神品质,在实践中展现与体验同情带给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呼吁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不仅因为教师的同情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还在于在教导孩子学会同情的事务上,再没有比教师的同情心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特以苏霍姆林斯基为分析对象,尝试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行进行分析,为如何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提供了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相似文献   

16.
同情是一种涉及关心、责任、尊重与理解的心灵关怀,是教育的内在品性。同情的蒙蔽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偏离不无关联。要彰显同情品性,教育的实践过程应体现以下几个关键点:教育者身体力行的责任意识、教育参与者基于平等与尊重的关系意识、非暴力性的沟通与交流、认知与体验的并立与统合。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有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孤独感,而且这种孤独感又与他们对人类的深切 同情心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共同成为艺术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8.
美与真不同,美学不是认识论,美即是美感;同情是欣赏美的途径;鉴赏力是属于主体自身的产生美的能力。这三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休谟的主体性美学。我国学界长期Wu于自然主义视野,对休谟美学作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Ma Joad is a representative of a kind and brave Oklahoma laboring woman.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period ma as a woman although confronted so many misfits and hardships,but still contain her courage and will.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孤独的刈麦女》中刈麦女的孤独、其歌声反映出的忧伤以及歌声引起过路者的共鸣等三方面,同时,结合华兹华斯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理论探寻了这种忧郁情感产生的根源,并指出诗中反映的诗人在其长诗《丁登寺》中所提及的“聆听宁静的人性之悲曲”的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