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说明技术异化的概念;分析教育中技术异化的现象及其产生根源;从技术的任务角度出发,探究教育中技术异化消解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彰显技术的人文价值,使技术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革新,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出现异化现象在所难免。人们对技术的错误观念更是加剧了技术的异化程度:惰性团体对人自身创造性的桎梏、单向度意识与功利主义的交叉作用、人的主体性需求与工具主义的冲突成为教育技术异化的三大根源,而要想实现技术异化的消解必须:重构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调整师资培训的重点、完善教育技术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技术的教育价值已然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佐证。然而教育技术异化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客体原因,也有主体的原因。在教育领域中,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各类人群所构成的不同教育技术共同体某种理念或行为的失当是教育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而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必须从不同技术共同体的不当价值观与行为的纠正入手,采取必要的策略与手段,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的异化谈教育技术的异化和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异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教育技术异化的内涵及表现,分析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成因,指出教育技术异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进而从教育者层面探讨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对策: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客观看待教育技术异化现象、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事教育"是笔者提出的一个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学生职业兴趣和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片面追求高技能、片面追求专业化、片面追求教育的社会价值的一种不良价值倾向和行为偏差,是走向异化的职业教育。消解"应事教育"的异化,出路在于回归教育本真,让劳动指向美好生活:一是以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公民为目标,进行目标重设;二是坚持"双重导向",即就业导向和职业志趣导向;三是重视加强职业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异化是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教育异化既是指教育对人的异化而阻碍了人的发展,又是指教育失去其本身意义,被人异化为牟利的工具。对教育异化现象进行合理审视,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从根本上消解教育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后果,从内外因素剖析了大学体育教育异化力量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消解大学体育教育异化力量的措施.旨在为缩小大学体育教育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扩大,在实际应用中也逐渐显露一些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分别从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问题、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我们在使用技术的同时,要避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带来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消除和解决技术价值异化问题,一要变革传统自然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价值观;二要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建设面向大生产观的生态型技术;三要确立正确价值目标,构建技术生产与消费的和谐关系;四要优化主体需求结构,推动技术与人文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异化是机器异化在数字化时代的表现形式。虽然数字异化涉及到许多传统批判理论未提及的新问题,但其本质仍然是机器体系出现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关系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围,马克思机器观能够为消解数字异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消解数字异化必须破除数字资本“、技术至上“”数据至上“”数字围城”所造成的现实困境,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把握数字技术的使用界限,实现数字与人文完美融合;唤醒“数字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劳动者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突破数字交往异化困境,实现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构和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构建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以及促进教育观念现代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世界盛行的教育理念。如何发展学习者的多元智能正成为现在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博客等技术或是应用对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师范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开展,给师范院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范生的信息素质亟待提高。本文在对师范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成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规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是培养教育硕士教育技术能力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应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在分析教育硕士特点和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以使教育硕士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孙翠玲  冯越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2):61-63,76
该文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出课程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并与相关人员建立和维护教育实习专题网站,搭建实习共同体行动学习及研究的平台,着重阐述了教育实习专题网站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分析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探索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本文认为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教育技术“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本文分析了农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之间的教育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缩小差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把绩效技术引入到整个的教师培训领域,将人类绩效技术模型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绩效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型,依据该模型设计了整个的培训过程,并根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设计了高校教师绩效考评量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高师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有二十余载,课程内容日益丰盈,地位不断提升。相比之下,课程内涵建设较为迟缓,这种失衡,导致过去积存在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不科学等根本性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在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教材建设中,作者探索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