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 立足于当前地方历史文献的现实基础,对文献的整理、分类和研究等工作展开探索性实践,从而设计出促进地方历史文献数字化发展的具体路径。[方法/过程] 分析当前地方历史文献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数字化的主要难点及原因,结合案例,设计地方历史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面临文献类型多样化且物理形态不一、缺乏针对性建设标准规范和部门职能界限交叉模糊三大关键问题,提出以厘清建设思路、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以及科学进行跨职能的流程管理作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献是自公共图书馆成立以来就注重收集的文献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历史文献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目前仍有大量的民间历史文献散存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当在继承地方文献传统收集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进行系统收集。田野调查不但能收集到民间历史文献,还能够获取口头传说、仪式表演等"史料拓展"。田野调查和文献解读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民间历史文献的认识和视野。文献收集方面的田野调查方法、原件就地保存的原则,整理方面的归户性原则、保持文献原有系统的原则,数据库建设内容方面包括国家典章制度和儒学文献在内的"史料拓展",数据库建设方法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开展跨界合作,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民间历史文献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王蕾  申斌 《图书馆论坛》2014,(4):120-126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以该馆藏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徽州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原则、思路、方法与流程,文献分类原则和著录规则,于当前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献是各地区所特有的文献资源,反映着各地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资源及风土人情,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依托"滇东北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从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角度,总结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各种方法,并结合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一些可行的、规范的、科学的文献数字化方法,为构建滇东北地区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平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谈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肖玲 《图书馆学刊》2006,28(2):65-66
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实践,对建设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的选题原则、实现方法以及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实现特藏文献的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以新疆大学"新疆地方古籍数据库"建设为例,阐述新疆建设多语种地方文献特藏数据库的现实意义,分析多民族地区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的主要特征和注意事项,论述建库的必备条件、标准、规范和平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伟 《图书馆论坛》2005,25(3):110-112
阐述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是地区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地方经济科技发展的资源基础;提出了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原则、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书目数据的质量。对书目数据进行规范整理,是图书馆普遍面临的一个课题和任务。文章介绍了佛山市图书馆在进行中文期刊书目数据整理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就建库后期的数据维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图书馆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及特色文献检索服务的问题,本文选取"辛亥革命"历史文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opicMaps技术整合了相关网络资源,分析了历史文献分类组织中的"主题"选取原则,定义了各"主题"文献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Ontopia主题图工具软件完成了历史文献资源的网络化、系统化组织,并展示了组织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源、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建设浙北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建设蚕桑丝织文化的特色馆藏,从而服务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