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牧区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典型牧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初步确定草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为科学制定草地退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2000年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退化草地面积较大,由于草地沙化引起的草地退化占退化总面积的43.79%。从空间分布来看,草地退化主要发生于坡度≤5°的区域,海拔高度与退化率呈反比关系,阳坡和半阴半阳坡草地退化率明显低于阴坡;草地退化率随离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8km的区域已基本不存在草地退化现象;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是迁移过程中由于牲畜采食和践踏造成的,与居民点相比影响较小。以上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强烈干扰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该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长江源头高寒草地退化的时空过程规律取得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4年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气象数据、DEM、草地分布图及社会统计数据等辅助资料,以青海省治多县为例分析了近30年来长江源头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从新的视角阐释高寒草地退化的过程与机理,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退化面积减少、退化程度降低、退化类型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的总体趋势.研究区东部是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主要表现为沿着原退化草地癍块的扩张,而西部即唐古拉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由于下垫面起伏较低则以草地覆盖度的轻度下降退化为主.草地退化时间过程特征的总体趋势是持续退化、后期加剧,前后两个时段对比可以看出草地退化比重和程度皆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退化面积比重净增9.86%.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亦发现,研究区高寒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在海拔4500~4900m、坡度5~15°范围内的阴坡.研究区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经形成,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而研究区人口和家畜数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所进行的风沙化土地开发性应用研究为基础,从基质、气候、人为不合理利用3方面分析了风沙化土地的形成条件,对沙害防治途径及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做了探讨,以期在黄淮海平原同类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赵雪雁 《资源科学》2007,29(5):50-56
人文因子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甘肃省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影响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可归纳为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3个因子;②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与草地退化呈正相关,牧业结构调整因子与草地退化呈负相关;③牧业结构调整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减弱作用远低于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对其的加速作用。其中,牧民家庭支出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草地沙化面积、固定沙丘面积、流动沙丘面积、沙化率分别增加0.869、0.765、0.809、0.883个单位;载畜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分别增加0.362、0.574、0.301、0.304个单位;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仅分别降低0.160、0.237、0.248、0.111个单位;④遏制草地退化的关键在于拓宽牧民收入渠道,提高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年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成果,结合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于遥感卫星影像(ZY1和Rapid Eye)提取灌阳县的植被指数,建立野外调查样本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估测灌阳县2015年草地可食鲜草量为49862.75吨,测算灌阳县草地理论载畜量为38706个羊单位。灌阳县的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有助于初步摸清畜牧业发展潜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广西草食动物的产业化进程,为广西草食动物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点状因素的直线衰减和线状因素的指数衰减的基础上,演示了其具体操作过程。为有需要学缓冲分析的用户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姚彦臣 《资源科学》1994,16(6):55-62
洮儿河流域属于科尔沁摹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广阔,类型多样,可划分为5个类群。草地植物种类丰富,生产力较高,是内蒙古东部及兴安盟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流域草地有些还未能开发利用,有些还利用不充分。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建立若干优良人工草地。经统计表明,该&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畜牧业潜力、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此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措施,如草场建设、补饲等措施增强了牲畜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牧户认可;牧民对政府政策不完全认可,今后的工作应加强以牧民利益为主的措施,拓展牧民生计方式,才能真正调动牧民积极性,使当地的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洮儿河流域属于科尔沁草原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广阔,类型多样,可划分为5个类群。草地植物种类丰富,生产力较高,是内蒙古东部及兴安盟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流域草地有些还未能开发利用,有些还利用不充分。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建立若干优良人工草地。经统计表明,该地区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其资源优势,加速以牧业为重点的农牧林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藏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自治区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农牧民可持续增收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典型的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通过中度退化草地治理、重度退化草地建植优质人工草地,放牧加补饲加快绵羊的出栏率等综合技术集成和示范,实现畜牧业高效发展和退化草地治理双赢的目标。文章阐述该试验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展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安全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以此为西藏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普安县过去十几年的耕地变化情况,从古地理和地质环境背景、地貌形态、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特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普安县耕地变化的自然因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导致普安县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为喀斯特山区耕地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贾卓  陈兴鹏  善孝玺 《资源科学》2012,34(10):1951-1958
以玛曲县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风险效益成本比较法,分析各乡(镇)实施生态补偿的参与成本和草地生态服务的贡献,并计算出各乡(镇)的风险效益成本比R。以各乡(镇)的行政边界为生态补偿的空间边界,以风险效益成本比R为生态补偿的优先程度,将玛曲县的8个乡(镇)分为一类补偿区、二类补偿区、三类补偿区,采取有差别的补偿政策。在生态补偿初期以参与成本为补偿标准,在生态补偿中后期以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为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生态补偿初期尼玛、欧拉、曼日玛为一类补偿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补偿标准分别是3811.20元/(hm2a)、3889.77元/(hm2a)、3763.20元/(hm2a);②为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效率,应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建立动态的监测体系,及时调整补偿的优先度和补偿标准;③补偿时要进行畜牧业养殖模式转变、劳动力有效释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从根本上协调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关系,从而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城区扩展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秋兵  卢娜  边振兴 《资源科学》2008,30(7):1068-1075
以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2)为信息源,对沈阳市1979年~2006年的城区扩展及其扩展过程中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引起城区扩展的驱动力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在监测的27年间城区扩展速度与方向不均衡,建成区面积1979年为163.33km2,2006年扩展到360.5km2,27年间共增加了197.17km2,面积扩大了2.2倍,平均每年扩展7.3km2,其中2001年~2006年城区扩展最为迅速,以“跃迁”式扩展模式向南部和北部扩展,形成新的卫星城,城区质心变化相对不大;城区扩展对城市边缘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以占用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点的融入为主,影响面积为157.78km2,占扩展总面积的80.02%,而对水域、林地影响较小,影响面积为39.39km2,占扩展总面积的19.9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沈阳市1996年~2005年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中的23个驱动因子数据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沈阳市城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且社会经济驱动力得分始终处于增长状态表明其影响沈阳市城区扩展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几年的购房升温现象对通辽市区50户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根据每户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四个经济阶层,并着重对居民购房决策的四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同时又对住宅营销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物群落特征能够反映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对于草地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综述草地分类方法研究进展、问题以及植物群落、啮齿类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在草地类型划分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对二级分类指标“型”的改进,以生物群落为原则,将植物群落、啮齿类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综合特征作为草地类型的判定依据,构建了新的高寒草地分类体系,使草地分类法的结果更深入、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17.
黄麟  刘纪远  邵全琴 《资源科学》2009,31(5):884-895
为了对长江源头高寒草地退化的时空过程规律取得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4年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气象数据、DEM、草地分布图及社会统计数据等辅助资料,以青海省治多县为例分析了近30年来长江源头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从新的视角阐释高寒草地退化的过程与机理,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退化面积减少、退化程度降低、退化类型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的总体趋势。研究区东部是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主要表现为沿着原退化草地斑块的扩张,而西部即唐古拉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由于下垫面起伏较低则以草地覆盖度的轻度下降退化为主。草地退化时间过程特征的总体趋势是持续退化、后期加剧,前后两个时段对比可以看出草地退化比重和程度皆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退化面积比重净增9.86%。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亦发现,研究区高寒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在海拔4500~4900m、坡度5~15°范围内的阴坡。研究区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经形成,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而研究区人口和家畜数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出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赵玉萍  张宪洲  王景升  沈振西 《资源科学》2009,31(11):1988-1998
本文利用1982年~2003年GIMMS每15d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数据集和藏北高原8个气象站1981年~2003年逐月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DVI与6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时气候因子的时滞响应情况,同时计算了气温、降水和风速3个气候因子与NDVI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①除噶尔和改则之外,6个站的NDVI与同期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都呈高度正相关(P<0.001),其中与月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NDVI与当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那曲>索县>安多>当雄>班戈>申扎;月均风速与藏北高原草地NDVI呈高度负相关(P<0.001;当雄除外,为D<0.05);②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有滞后效应:改则和噶尔NDVI对气温滞后3个月,其它6个站滞后1个月;噶尔NDVI对降水的滞后期为2个月,其它7个站均滞后1个月;申扎和改则(噶尔)NDVI对空气湿度分别滞后1和2个月,其它5个站无滞后;那曲、安多、班戈和申扎NDVI对降水的累积滞后期为1个月,当雄和索县为2个月,改则和噶尔为4个月,NDVI对降水响应的累积滞后相关系数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③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在气温-降水-风速组合下,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第一相关因子仍是气温,但索县、那曲、班戈和申扎属于气温-风速-降水驱动型,安多和当雄属于气温-降水-风速驱动型.藏北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受植被类型、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圆明园艺供热有限公司为例,遵循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希望帮助内蒙古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