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剪切型软钢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减震耗能装置,耗能板具有弹塑性变形能力强,滞回曲线稳定饱满,成本较低等优点。软钢阻尼器发生疲劳损伤时,易产生塑性变形的累积损伤,在等幅与变幅荷载作用下,阻尼器的疲劳寿命与剪切应变幅值满足经典Manson-Coffin公式。本文通过分析滞回曲线中塑性变形累积过程,计算疲劳破坏时的累积塑性变形量。基于Minner损伤累加准则,运用了一种基于累积塑性变形的剪切型软钢阻尼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将CPD累积率的试验结果与疲劳损伤值对比验证,得到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CPD累积率能够预测损伤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耗能效率,本文研究了黏滞阻尼器耗能占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基于能量分析法,推导并得出简谐激励下结构弹性和弹塑性状态时黏滞阻尼器耗能比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对附加黏滞阻尼器的SDOF体系进行能量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耗能比与频率比、阻尼系数、阻尼指数以及延性系数等参数相关;在地震作用下,将弹性结构的阻尼器出力之和与层间剪力比作为下限,附加阻尼比作为上限,给出阻尼器耗能比与阻尼参数的取值范围,弹塑性阶段阻尼器出力与结构层屈服力比远低于规范所规定的60%。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简要介绍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并利用该方法对弹塑性钢阻尼器的压缩性能进行分析。经过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较好模拟钢阻尼器的压缩力学性能。概述弹塑性钢阻尼器利用金属材料塑性屈服吸收外界能量,由于其优异的耗能作用及简单的结构设计,被多种耗能结构作为核心元件使用,比如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弹塑性吸能器等。为满足各种工程的不同需求,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各种结构的变形吸能效果,同时为降低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粘滞阻尼器对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振动进行了减振控制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减振结构进行脉动风时程荷载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计算表明在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后,该建筑结构的风振加速度降低,顶层舒适度得到了改善,在风压为0.50k N/m2和0.413k N/m2工况下顶层加速度峰值减小幅度分别为53.90%和82.97%。风荷载作用下粘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具有显著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针对变摩擦阻尼器无系统研究方法及具体规范的支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单自由度体系在谐振激励下结构位移、耗能比计算公式并确定摩擦系数、坡面长度、坡度和碟簧刚度等为影响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采用自编程序对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摩擦系数宜取0.5以上;(2)宜适当增加坡面长度且平面段长度宜小于结构屈服位移;(3)当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不足时,宜优先考虑增大坡度;(4)当增大坡度仍无法满足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需求时,可考虑增大碟簧刚度。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潘伟 《科技风》2012,(17):33
本文通过低碳钢圆轴扭转试验来分析变形时的应力情况,对正确判断和计算低碳钢圆轴扭转时剪切屈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斜拉索在风的激励下会产生多种类型的振动,经过优化设计、分析,应用粘性剪切阻尼器(HCA减振器)抑制斜拉桥拉索的多种风致振动.  相似文献   

8.
应用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提高车辆的乘座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对磁流变液体和磁流变阻尼器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传统的车辆振动磁流变阻尼器受力分析模型以单个分析目标为主,忽略了多目标分析的需求。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对于磁流变阻尼器性能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简化的平板结构,得出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和阀式阻尼力之和的混合环境下阻尼力参数计算公式,揭示出了阻尼力与工作电流、活塞运动速度及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模型为依据,进行某车型的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受力分析实验,经实验研究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适合于结构分析计算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一个具体算例,比较了结构设置阻尼器前后的最大层剪力,得到了设置阻尼器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粘弹性阻尼器单频动特性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地面共振特性的影响,提出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本文物理概率清晰,数学模型算法优化且精确度高。在粘弹性阻尼器直升机地面共振设计行业起到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半主动控制试验研究摘要为研究半主动控制方法对波浪荷载引起海洋平台振动控制的效果及特点,以一典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为原型,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按1:50比例设计海洋平台结构模型,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半主动控制实现装置,优化设计半主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2种工况下波浪水池模型试验,对平台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对平台结构的振动进行有效地控制,且控制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设计中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将金属消能阻尼器布设在剪力墙结构连梁部位,阻尼器能够充分发挥耗能作用,有效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全面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志荣  孙炳楠 《科技通报》2011,27(3):408-411
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都是以电压为已知量,来求阻尼器的出力.而在结构控制中,通常是由控制算法先求出需要的控制力,由此控制力反推出相应的电压,从而控制阻尼器的输入电压来使其产生需要的力.由于MR阻尼器是一种强非线性半主动控制装置,由阻尼器的阻尼力反推其输入电压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非线性拟合等...  相似文献   

15.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受到剪切变形弹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线性梁柱动力弹塑性应变力,影响结构强度。提出一种考虑剪切变形弹性修正的超高层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剪切变形弹性修正应力拟合模型分析,在各种尺寸下分析梁的荷载位移,由Monter Carlo方法在试件截面进行劈裂破坏面的惩罚约束,得到超高层建筑钢梁结构抗剪连接梁应力-应变全曲线,然后进行了超高层建筑的钢梁结构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有效提高超高层钢梁结构的受力强度,实现剪切变形弹性修正,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强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对匀截面粘弹性悬臂梁,考虑横截面质心和剪切中心偏移引起的弯扭耦合作用,利用复模态的正良陧对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计算得到结构复频率、复模态和外部激励下的时程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偏心引起的弯扭耦合作用明显。本文考虑了截面翘曲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武汉越秀星悦湾畔项目2#楼高度178.2m,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超B级高度建筑。采用MidasBuilding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塑性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梁、连梁较早发生弯曲屈服,起到良好的耗能作用,小部分剪力墙存在局部损伤,能满足结构抗震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冷轧平整是冷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主要是消除退火后的带钢屈服平台防止冲压成型时产生滑移线,同时改善带钢的平直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我公司双机架平整机主要用于镀锡基板的生产,厚度规格一般在0.4MM以下,硬度一般在T3以上.同时生产二次冷轧产品,厚度规格一般在0.2MM以下,硬度涵盖DR7-DR9.对于轧制硬而薄的带钢时,张力控制更现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轧制平整及薄带钢时,由于弹性变形原因,一定直径的轧辊不可能再对相应厚度的带钢产生压缩作用,此时只有采用张力轧制才能使带钢产生厚度变形以及延伸.厚度变形公差以及延伸率是二次冷轧生产以及平整生产的重要保证值,同时合理的张力控制对于轧制、平整生产过程的稳定、板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火灾温度的变化,考虑火灾高温对结构钢屈服强度和梁塑性弯矩的影响,分析了火灾均布冲击荷载作用下简支钢梁的动力响应,计算了火灾场简支钢梁在均布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分析表明冲击荷栽和火灾高温钢梁的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石化厂中,管道系统如同人体的血管连接各个器官一样,将整个厂内的设备连接起来。在化工生产流程中,管道经常会产生振动问题。为验证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管道震动的控制效果,本文搭建管道振动控制实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管道减振的良好效果;通过改变阻尼器的质量比,进一步拓宽了其有效减振的频带宽度。同时,针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工作产生新的共振峰,采取开关控制进行控制。本文的结论可以给调谐质量阻尼器在实际的石化管道中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