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道高峻有十四、五年的时间了,真正熟悉他、认知他是近五年的事情。我们本土广告公司的这些掌舵人把他推为我们这个圈里的老大,不是年龄大,而是他的做事风格、处理问  相似文献   

2.
陶冶 《新闻天地》2009,(8):65-65
他,办过13年预制场、5年电杆厂、6年砂石场,现在又办起了黄酒厂。人们见他行业搞得多,笑他“艺多不跟身”。他却不这样想,说这是策略,实力不足时,只能见机行事打游击,现在集中财力物力办黄酒厂,就是想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时间胶囊     
1950年一个叫Edward Paker的电工丢失了一个钱包在中世纪书柜的后面,65年后钱包失而复得。彼时他已经89岁并患有老年痴呆,生活在养老院里,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他的妻子。现在同时他拥有了65年前的各种家庭照、发票、工作证、医疗卡以及他父亲唯一的一张照片等。丢钱包的那天,他气炸了,钱  相似文献   

4.
大半天地在校园里转悠,报社里常常不见他的身影;黄昏时分,那胖乎乎总是带着笑意的面孔照例在办公室里出现了。没看他怎么忙乎,第二天的文汇报上总有他的报道见报;有时一、二版同时刊发他的新闻稿。这就是文汇报教卫部记者张自强。一些青年记者惊异于他的发稿量,称他是“高产记者”。他从事新闻工作34年,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创出了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他1987年发稿140篇,1988年发稿143篇,1989年、1990年分别发稿  相似文献   

5.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当天,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畔的一栋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里,宣告了他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上的“独立”。小木屋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件家具。他在湖边种豆、打猎、伐木、收获,也在湖边倾听、观察、沉思和梦想……他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独立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当他认为他已达到了他的那个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的目的时,他就走出了林子,重新回到了城市。以后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9年后,即1854年,他的《瓦尔登湖》出版问世。 这本书是梭罗的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真正  相似文献   

6.
陈锐 《军事记者》2013,(1):70-70
他两次与军校擦肩而过,但没有气馁,立志当不成军官,就当个好兵。他在基层待了6年,从事过7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是出了名的"基层通"。他一直写写画画,第7年走上专职报道员岗位,从此以后,他的世界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看报,战友们都叫他"新闻疯子"。他的征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走得执着而坚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  相似文献   

7.
相声大师侯宝林,生于1917年,满族人,是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从艺60年,唯一愿望就是为人民带来更多的欢笑,他为此奋斗了一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无论侯老走到哪里,哪里便响起欢乐的笑声。正因为侯老为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人民想念他,怀念他,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8.
正周有光(1906.1.13—),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他出生于中国江苏常州,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担任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相似文献   

9.
安春根先生离开我们18年了。他是韩同出版研究的先驱者,也是我最早结识的韩国同行中的西要人物之一。1927年7月,安春根先生出生于韩国东部江源道高城郡外金刚面南涯里。按习惯,人们称呼他为南涯安春根先生。他是韩国出版研究的先驱,因为他1958年3月第一个走上汉城新闻学院讲台讲授出版课程,1966年9月起,他又在梨花女子大学讲出版概论。后又应中央大学、明知大学、汉城大学、庆熙大学、高丽大学,中央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等的邀请,教授出版学  相似文献   

10.
张晓生于1930年。1952年他任新文艺出版社编辑。1955年5月,因胡风冤案的牵连而被捕入狱,狱中生活加重了他的肺病。由于不断吐血,张中晓在1956年获“保外就医”。对他来说生存不是目的,他要思考,他有不息的追求。为了能看到书报,他常在书店、路边的报栏站几个钟头阅读。在极端的精神寂寞与生活艰难中,他除了读书,就是写。他太穷了,甚至  相似文献   

11.
何萍  郑丽 《四川档案》2020,(2):45-46
2015年7月,文雪松被遂宁市档案馆派驻大英县回马镇金竹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就与金竹村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多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躬身力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受到省、市扶贫检查组领导高度评价。2017年,金竹村实现整村摘帽。2019年,全村117户254人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同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度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扶贫干部”。这份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杜鹃 《青年记者》2009,(15):36-38
他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军人。30多年的千锤百炼,使他成为中国新闻界擅长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突发新闻摄影报道的能手。他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1981年秋季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老山防御作战、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3.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4.
他叫李旭海,个子不高,瘦瘦的。1998年3月,他由绵竹市科委副主任调任绵竹市档案局局长,在局长的位子上一待就是14年。14年来,他心怀事业、情系兰台,在平淡中保持一腔热情,带领绵竹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5.
<正>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祁文山功勋卓著,他的一条情报救了500名战士,他变身"敌特"挫败越狱暴动……他在隐蔽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30岁。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分水岭,也是最高潮。这几个月里,他带着两个相机、24卷胶卷,辗转进入了陕北的红色区域;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游击队、老百姓;他观察了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娱乐生活。他此后的一生都与这四个月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他走了,真地走了吗? 案头上,他剪辑的一摞摞资料,似乎还留有余热。办公室里,他栽培的扶桑、兰草,依然绿叶莹莹,生机勃勃。然而,他走了,真地走了. 他走得那样急促:4月10日住进医院,6月17日就因胰腺癌溘然长逝,结束了61年的人生历程。他走得又是那样安详、坦然、无愧、无憾。他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新闻战士,也是一位性格开朗,语言恢谐的好同志。早在1952年,他就开始在河南日报编辑部工作。先后任助理编辑和编辑,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57年那场政治运动中,他受到不公正  相似文献   

18.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江志顺,1945年生于四川安岳,1963年参军,次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71年调入解放军报社,现任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他勤奋好学,于1983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科进修两年,从理论上丰富了自己。22年的记者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他的汗水挥洒冰峰海岛,他的辛劳投入换来了丰硕果实,先后有80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各类影展、影赛中获奖。1987年首届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中有他,1990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有他,1991年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中也有他……江志顺的摄影代表作品有《三代人》、《山村的节日》、《奶奶,你猜猜》、《生死线上》、《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等。——编者  相似文献   

19.
罗德里克去世了,在一个春天的上午。据他的家人讲,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和。作为一个终生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关心中国的美联社著名记者,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中美友谊的史册上。1945年,他多次赴延安采访,1971年他作为三个美国记者之一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因此获得美联社中国报道总编奖和全国头条新闻奖;1979年,他出任美联社北京分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20.
胥海波 《军事记者》2014,(10):56-56
2009年秋天,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副社长孙永库正式退休,那年他55岁。他想,我还正年轻哩。就在别人还在想象他如何面对夕阳之时,他已奔向了一条澎湃在他内心多年的情感道路。记录小人物的精彩从1972年走入军营,一直到到报社当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