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来发现在许多场合,常有人礼貌地给我冠上“语文专家”的美名,我只能傻呼呼的陪着笑,真的是担当不起啊!我绝对比不上一个在小学语文领域耕耘的老师。我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我常说自己只是个“坐在家里的坐家”。在台湾当儿童文学作家其实是很辛苦的。没有固定薪水,没有固定稿约,有幸出了书,还得配合出版社到处去办签售会。不过,作家都有这种共识:不走进校园,不好好“侍候”小朋友,那我们写的书给谁看呢?如果作家能言善道,又具亲和力,便常常被校园“钦定”去和小朋友见面。“与作家有约”是台湾推广阅读,提升语文能力备受欢迎的活动之…  相似文献   

2.
李昌林 《师道》2002,(7):20
教育界有句戏言:当官不当教导主任,教书不教中学语文。我偏偏干这两种“营生”20多年了。前者倒也罢了,在学校充其量一个“长房媳妇”角色,呕气只在校园内。后者却常遭世人“伐挞”,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是人也得硬着头皮干,教语文是我的饭碗。只是近来我突然生出强烈的逃避意识:真害怕再教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3.
王益民 《师道》2010,(4):35-36
语文有很多的这个“派”、那个“式”.他们大都在研究“怎么教”。我这里不是说“怎么教”不重要.只是以为有点“过”了:动辄就在语文前面加个定语,这个语文那个语文的。崔峦老师说,在“语文”前加任何一个定语都不是“语文”了,窃以为然。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说“只是未到动情处”。我是一个将步入不惑之年的男教师,虽未达到“英雄无泪”的境界,却很少因软弱、因困难流泪。但回想自己的教师生涯,还真是流过不少的泪。  相似文献   

5.
王萍 《小学生》2010,(3):19-20
《菜根谭》中云:浓甘肥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一语中的道出了人或事的本真面目。放眼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非语文现象: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课堂变“秀场”、“功利场”、忽视语言文字内化表达的“半程语文”等等,令语文课堂失去了根本的有效性,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有很多面,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衡量,在“赏识教育中”,用爱与责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的教学理念和不懈追求。我在班级倡导语文课堂的“三一”文化,即比氛围、比学习、比进步,懂感恩。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这才是语文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  相似文献   

7.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两点建议福州一中高原一、手不辍笔能自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该是有诀窍的。学语文也算是在做一件事情,那么,学语文也该是有诀窍的了。学生常这么问我们。回答是:学语文如果真的有“诀窍”,那就该是:通过写作学习了。当然,这只是就有无“诀窍”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想起来,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既不是语言的教育,也不是文学的审美教育,而是意识形态教育。说得准确一点,是专制意识形态教育。我的语文教育的中心词只有一个:听话。这不是我毕飞宇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甚至不止一代人的命运。我的语文教育开始于1969年,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带领我们喊“万岁”。这个“万岁”,那个“万岁”。“万岁”铺上了我的语文教育的底色,“万岁”不只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也成了我们的情感主式。比方说,在我们高呼“万岁”的时候,不仅需要发音准确,而且要做到声情并茂。如果让我给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9.
“打倒语文!”这是语文课代表来交作业本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问她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语文,她便用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对语文的感情。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我是知道的;但对语文厌恶到了要“打倒”的程度,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们:“难道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冯老师的课当然上得很好,但下课我们就不想翻语文书了。一到考试,就背呀背,什么文学常识,什么动宾动补之类,真烦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语文可不只是死记硬背呀!”我又问,“那同学们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吗?”“不喜…  相似文献   

10.
“张文雨,xx最近闹情绪,不想当课代表了,我看你挺适合的,要不给咱当个课代表怎么样?“没问题!”不知当时怎么了,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心跳突然加快,心中萌生一个信念:我一定能胜任并当好这个课代表。于是,我由“平民”升级到了“大臣”。头上这顶“乌纱帽”固然有些沉重,但它却赋予了一种无形的责任与使命,并成为我学好语文的动力。这无形的压力就像四驱车的马达安在我身上,让我在文学海洋中游刃有余地驰骋,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如潮水般高涨,激情如火焰般升腾,终于在期中考试中一举夺魁。  相似文献   

11.
提到语文教学改革,无不谈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以此作为语文的终极目标。我以为,“听说读写”只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不是教学的根本,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思想与认识是语文教学的“纲”,“听说读写”则是“目”。  相似文献   

12.
那年秋,我揣着颗未泯的童心,进了中专。学校坐落在市区西北的笔架山下。“嘿,校园蛮漂亮,风景也不错”,我心想。至于未来怎样,我似乎没细想过。开学后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老师是位中年妇女,穿着朴素,只是脸上少了一副知识分子常戴的眼镜。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她在黑板上抄了一首古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咦,这个老师,第一堂课就抄首诗给我们,用意何在?“同学们,你们初中毕业,进了中专,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们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她指着教室外连绵不断的青山,说道:“其实…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于“UFO”,我和“疯子”都绝对地相信,只是原因各有不同。在我,相信一件神奇刺激事物的存在要比严肃地对待贫乏的生活容易得多,我把相信与真相都看得很简单,相信了的即真实的,“疯子”说我很容易受骗上当。对于“疯子”,他追求“UFO”远比我要艰辛的多,他骨子里的飞碟情结常让他觉得若不能承认这些事实,也就无法定位自己。其实,“疯子”倒是像上过当,被卖到地球的外星人。我们的班级很团结,有一位孔繁森式的班长,我们都爱称他“头子”,语文科代表理应成了“蚊(文)子”,某位皮肤黝黑的男生说他小名叫“粽子”,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语文高考试题“稳中有变”。从字面上看,似乎以“稳”为主,以“变”为辅。其实,从近几年的试题看,“稳”只是诸如“几大块”、“选择题为主”等形式方面的体现,而“变”却往往涉及到实质性问题,使人耳目一新。那么,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又“新”在何处呢?我以为:一、今年的试题注意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检测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如第5题,针对一些人盲  相似文献   

17.
吴俊英 《山东教育》2005,(13):10-10
我现在教的科目是语文.因此有幸得以跟学生们通过日记进行交流。记得刚接过现在的这个班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上课很少笑,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这些学生脑子不够灵。不如上一级,因而更加心烦意乱。忽然有一次,班里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老师。你能不能常对我们笑笑?我们都觉得你很严肃,因此不太敢和你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8.
我对王崧舟语文教学思想的“阅读”,有着刘再复对《红楼梦》极为相近的情感与姿态。我常常想,我留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壤而没有跑到单纯的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天地去,只是因为王崧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是作业问题 ,这也是“新课标”下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某些领导和家长 ,常把“某个错别字”视为语文教师不可原谅的错误 ,他们赞成“满天星”式的批改 ,然而 ,那看似热闹的“精批细改”真的有助于语文教学吗 ?我认为 ,语文教师要转变“作业观” ,明确作业不应只是书面的 ,一些非书面形式的 ,也应把它们提高到作业的高度来认识 ;批作业也不能不看类别的全批全改。下面谈谈我的作业构想和改评措施。我把作业分为十类 ,因为布置作业巧设想 ,改评作业讲策略 ,因而作业虽“多” ,但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下面重点介绍五…  相似文献   

20.
与你有缘     
也许与生俱来与语文有缘,记得上小学前我就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认识了好多字。虽然只是简单的“大”“小”“上”“下”,“太”“平”“天”“国”。但在那个时代的穷乡僻壤.已很不简单了。上小学后特别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考试几乎回回得满分。念初中时更偏爱语文,特喜欢读《中国青年报》;李清照的词也读过不少。又比较喜欢读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