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2004年8月,我校开始着手“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跨越式”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四年多的课题实施,各方努力之后,“跨越式”课题犹如春风化雨,促进了本校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根本,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教育科研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它必须植根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是促进教育科研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充分发挥实际作用的重要策略与手段。我校在10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坚持以校为本体,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思路,从实际出发,研究与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我校开始着手“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跨越式”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四年多的课题实施,各方努力之后,“跨越式”课题犹如春风化雨,促进了本校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祥 《教学与管理》2008,(11):17-18
当下,科研兴校已成为许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冶校方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教育科研正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浮出水面:教育科研脱离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课题研究不深入、不研究、不积累、不反思,不是实实在在“做”研究,而是装腔作势“玩”研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常态,不能融入学校的文化,成了某些学校和教师的一种“摆设”。要改变这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结合本校实际,解读“育爱积淀底蕴,善学打造未来”的办学宗旨,突出“实践体验中感悟,亲历亲为中成长”、“小、实、新”的教育,以研究课题为载体,在实践中解读,在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社校互动”的研究型互动方式,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推进器,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围绕课改进行课题实践研究,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强调解决学校、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实行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本校的教师,提高的对象是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教学效果,平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我校提出的《有效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校本教研总课题,就是依据以上教研理念,在分析学校教师状况及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作出的选题结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科研兴校”已成为许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治校方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教育科研正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浮出水面:教育科研脱离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课题研究不深入、不研究、不积累、不反思,不是实实在在“做”研究,而是装腔作势“玩”研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借鉴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区教育的实际,湖南省泸溪县推出了教研室联系校的教育科研运作模式。旨在通过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山区教师专业发展和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贫困山区学校发展的双赢目标。1.通过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室联系校是教研室与中小学以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室向联系校分派教研员,教研员定期前往中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辅导。中小学负责提供教育研究的实验基地,与教研人员一起,组织实施本校的教师专…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活动。就如何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校在建校不足三年的时间里 ,以科研求效益 ,以科研创特色 ,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的教改之路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课题研究系列化。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概念 ,扎扎实实地落实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 ,既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常规管理出发确立课题 ,又根据科研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 ,增添新内容 ,使课题形成系列。围绕着“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我校以语文、数学、英语、科技教育等学科为突破口 ,以“零否定教育的实施为保障 ,点面结合 ,使课题研究联合互动 ,形成了教育科研的网络。课题管…  相似文献   

12.
我们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和平小学全体教师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立足科研,以校为本,全员参与研究,建立和依靠科学的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管理机制,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强校之路,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2002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教育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科研群体参与的原则,学以致用的原则,把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使教研活动课题化。这种形式的研究使教育科研促进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又对课题的确立提出相关要求,课题内容又引导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它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强的优势。通过教…  相似文献   

13.
走科研兴校之路,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师生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一直是我们清滨小学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一题统领,分体研究,综合管理”的科研工作模式,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一、确立研究方向,构建科研工作模式针对“九五”科研课题研究中课题多、范围广、级别差距大、研究内容相互交叉等诸多问题,我校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对课题立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学校教育科研的方向是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师生综合…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科研具有校本、师本和生本的特点,因而研究课题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工作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选题;必须将课题的研究定位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我校就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以赴抓好新课程实验,推进个性化教学,追求“主动参与、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境界。我们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程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进  相似文献   

15.
科研兴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科学》2001,(2):45-46
1992年,我们在思考学校发展规划时,通过学习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1995年,在总结三年来学校工作经验时,我们感觉到搞教育科研确实给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直接的动力。于是,在学校直接领导下,就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班工作诸方面深化课题研究,正式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科研培训,建立相关的运作机制.至此,确立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德育、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为载体,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创建一流学校”的工作目标,即“科研兴校”的目标。 一、对“科研兴校”的认…  相似文献   

16.
正"坚定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原则,如何发挥好教育科研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西岗区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复的高端课题,在扎根"真"研究中破解区域教育的难题,更凸显研究内在品质的高端;催生的草根科研促进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片区+校群"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草根研究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生  相似文献   

17.
课题研究作为中小学“科研兴校”的一种主要形式,应为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离开了这一点,学校课程研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审视当前一些学校课题研究现状,不免让人喜忧参半。“科研兴校”的典型虽不乏其例,但也有不少学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并没有真正把课题研究视为培养教师、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没有真心想通过课题研究的途径来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味,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也尚未走到一起。在这些学校里,有的虽然也搞起了“校兴科研”的热闹场面,却未收到“科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呼声与曰俱增。如何从本校的教育科研实际出发,有效地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校本科研工作有序地、高质量地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这将是校本教育科研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13,(9):F0004-F0004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是一所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以促进内涵发展的抓手,按照“科研兴校,名师立校”的发展思路,建立了教师育人水平和教育科研工作评价制度,内引外联,不遗余力地提升教师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遵循“不放弃每个学生”的课堂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自始至终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以科研推动学校的发展。作为锦江区唯一一所实验学校,建校之初,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教育部“九五”计划重点课题“三力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生学习动力教育实验研究》被列为“三力教育”实验重点课题。同时学校还参与了市级课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