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生存状态是知识分子生存发展及其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新写实小说作家-方方摒弃强烈政治色彩的创作原则,改变传统现实主义为政治服务的特征,以生活现象为写作对象,关注人的生存处理和生存方式,真实再现了知识分子群落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情感的悬浮与精神的变迁——李洱知识分子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洱一直致力于知识分子小说的写作,他从知识分子情感问题的角度切入,关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的写作直抵知识分子的心灵核心。我们发现由于源自于对生存的焦虑,知识分子陷入情感欲望与道德伦理的纠缠和悖论之中,致使他们的爱情和情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然而,在对悲剧性表达的背后却凸显了李洱对人文精神信仰的坚守与执着。  相似文献   

3.
李洱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这篇小说中他描绘了三种人的生存状态,即妓女、知识分子和商人。通过对妓女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揭示,展现了城市中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对假儒商的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呼唤真正儒商出现的苦心。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重提"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以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后期代表作之一《行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集中塑造了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学者一郎的矛盾形象,着重剖析了日本明治时代知识分子可怜、可悲、可叹、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和空虚无奈的生存状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写作特色等方面来看,一郎这一形象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彦 《文教资料》2009,(18):86-88
<家>和<围城>都是描写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活状态的经典文学作品,<家>中生存的知识分子们在痛苦中也孕育着希望,并且为着这新的希望作出了努力,<围城>中的方鸿渐等人苦闷而卑怯地生存着,却挣扎不开生活的泥潭.古往今来的众多文学著作,所透露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异同,而对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也投射进了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文教资料》2009,(18):14-16
在魏晋时代,人物追求个体生命的张扬以其决绝的态度和方式表现出来,但这种任情追求个体自由的背后隐藏着很强烈的仇怨意识,使得魏晋人物凸显在外的生活情状显得盲目和放纵;同时也通过对魏晋人物的仇怨意识来反思对"魏晋风度"的溢美之言,重新认识魏晋知识分子缺乏理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坚守知识分子文化写作立场 ,将叙事矛头直指身处 2 0世纪 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 ,言说了他们生存的“当下”状态 ,对他们迷失自我及人性异化表示深切的哀惋 ,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所谓现代文明拒绝与抗争的态度 ,提出了精神救赎的主张。文本形式的大胆创新是作家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安徽作家许春樵的作品《屋顶上空的爱情》,以一种冷峻严肃的态度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灰色的生存状态.作家通过主人公郑凡三起三落的买房经历,描绘了和郑凡相似的知识分子们生存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艰难生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猴山上的梦》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著名诗剧。该剧主要围绕主人公烧炭翁马卡克的梦幻与疯癫的故事展开。本文试图借助霍米·巴巴关于矛盾状态、模仿与混杂性的后殖民理论,探讨沃尔科特如何成功通过该剧的人物塑造,由个体到群体,深刻揭示加勒比海地区殖民地人民心理沉积与生存状态,发出他们被压抑的声音,建构混杂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陷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生存困境.知识分子陷于这种生存困境,缘于其自身历史、文化上所存在的观念误区.知识分子应努力从历史的陈旧观点及自我塑造的惰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做一个有学术良心,有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坚守知识分子文化写作立场,将叙事矛头直指身处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言说了他们生存的“当下”状态,对他们迷失自我及人性异化表示深切的哀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所谓现代文明拒绝与抗争的态度,提出了精神救赎的主张。文本形式的大胆创新是作家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重提“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以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们在日伪政府的高压文化管制之下,被迫采取了远避时代主题的创作方式,从而走出了与主流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道路。但是,她们不同于主流文学的个体化写作,正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生存状态的独特叙述,她们另类的叙述视角和言说方式让写作摆脱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功利性目的之后而回归自身———对个体生存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使冯雪峰等知识分子摆脱了“家”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但这种自由显然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它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无意义感和无能为力感,因而他们极力寻找自己可以去依赖的组织,但进入组织的结果是以丧失个体的自由为代价。冯雪锋从“湖畔”到“左联”的心灵转变历程,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有没有这么一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人自我可以独立生存,又同世界、他人以及自然合为一体,而不是孤独的?获得这种自由状态的途径是自我的实现和个性的发扬。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 ,“新写实”小说以逼真的写实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烦恼和不幸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前所未有的关注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现状及人的生存价值的质疑和探索。“新写实”作家在冷静探索和表现现代人的生存本相的过程中 ,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市民社会的到来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日常化写作已持续发展了十多个年头,但迄今为止的日常化写作总体上仍然没有走出物质主义的误区和阴影.王安忆是一个例外.王安忆的日常化写作因其对历史内涵和城市精神的把握而具有超越性意义,而王安忆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则有效地帮助了她的这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篇小说《书生》的选材角度与思想内容的评价,透视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同时指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论生存写作     
胡芳华 《考试周刊》2011,(69):53-54
作者从对生存写作的剖析中提出了生命写作的概念,并就如何进行生命写作的问题,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在熟悉学生写作状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等三个方面作出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生存状态受制于教师的生命表现和生命体验、生命信念和生存意向、生存能力和生存境遇、社会角色和自我认同、个体生存和群体生存。教师要找回自己本真的生存状态,就必须重新发现教师职业的内在规定性,即教师是一个被召唤者,教师是一个生命的体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