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模拟高原训练及返回平原后的变化趋势 ,对高原训练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在模拟高原训练 ( 2 30 0± 5 0 ) m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向 M型偏移 ,而在高原训练的平原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向 H型偏移 ,预示高原训练提高了骨骼肌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组织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高原训练可诱导骨骼肌蛋白的大量降解,肌纤维变细,肌肉力量的下降等应激性和适应性变化.因此,在高原训练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高原训练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原训练过程中进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提高高原训练效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2000米、3000米高度进行1周耐力训练,观察对骨骼肌细胞蛋白质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验证1周时间高原训练的效果,同时观察各高度训练1周后平原效应期2周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原耐力训练可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净降解,并有随高度升高而加剧的趋势,同时可提高骨骼肌中肌糖原贮量;不同海拔高度1周耐力训练后的平原效应期间,骨骼肌蛋白质含量第1周即可完全恢复,第2周保持稳定水平,肌糖原含量第1周下降,第2周显著回升。本研究支持高原训练的高度应在2000~3000米之间,回平原参赛时间应选择在下高原3天以内或2周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原训练对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效应和训练学效应,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赛前训练方法。对高原训练的起源及对人体呼吸、心血管、血液、骨骼肌、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科学认识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是通过雄激素受体作用的,高原训练时高原低氧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肌肉质量下降。综述了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作用机理,在骨骼肌中的作用机制,低氧和运动对雄激素受体的作用,明确低氧和运动条件下雄激素受体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中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原训练时血液机能、呼吸机能、循环机能、骨骼肌等特点,表明高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提高,血液中天然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肺通气量增加,增进有氧工作能力等功效。  相似文献   

8.
G804.7 20010553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 LDH 同工酶谱的影响=Onthe effects Of mimic altitude training on micemuscle LDH isozyme patterns[刊,中,A]/李世成,田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74-77参8(XH)高原训练//模拟训练//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代谢//鼠//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与增压辅助方法相结合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自然环境下恢复,B组0.2MPa增压1h恢复,C组0.2MPa增压2h恢复,D组0.3MPa增压2h恢复。4组大鼠在西宁(2260m)经过3天适应性训练和6天正式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24h所有大鼠实施腹腔麻醉取大鼠一侧腓肠肌,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IF-1α蛋白表达量。结果: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干预后各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较自然恢复组呈上升趋势,其中B组增幅较大。结论:通过1周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的实验发现,各增压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表明高原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可能对增强机体低氧耐受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机体运动疲劳的快速恢复以及有效发挥高原训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的现状与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十篇有关高原训练的期刊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作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能够使机体承受较大负荷的高原训练方法,其现状和前景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文中并对高原训练的相关因素提出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的技术方法和训练方法中间歇训练法、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住高练低练法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指出模拟高原训练法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大鼠心脏肌钙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的大鼠心脏肌钙蛋白 T的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 )测定血清 c Tn- T含量 ,阐述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心肌影响 ,探讨高原训练导致心肌改变的机制。结果提示 :高原缺氧和高原训练都可引起血清 c Tn- T含量升高 ,以海拔 40 0 0 m最为显著 ,而递增缺氧训练可有效减轻 c Tn- T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模拟高原训练法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传统的耐力训练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逐步完善,训练方法不断改进,发展出一系列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在沿袭高原训练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摒弃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效利用其优势,为科学运动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采用文献法,综述了近年来模拟高原训练法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合理利用这些训练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几种低氧训练模式(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暴露、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练)优点、不足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出现的亚高原训练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高原训练方法,为耐力项目成绩的提高摸索出一条新路。高原因海拔高度的增加加大了缺氧负荷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与大气压成比例下降,由于氧分压的下  相似文献   

19.
周洁 《体育科学》2006,26(9):63-67
对云南高原训练地的自然、地理、气候、训练项目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在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成功范例,指出了近10多年来高原训练学上关于交叉训练的益处,提出了昆明——元江配对(高低交叉),会泽县境内的高低、低高交叉,以及昆明——香格里拉配对(高-更高)训练基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脑电压缩谱分析技术,对国际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刘禹,在赛前实施高原训练前后的脑功能进行个案分析,评价其高原训练的效果。结果:1)运动员在下高原后赛前调整的10天中,其脑主序参量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信息熵水平大幅度升高,信息离散趋势明显;2)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反映其机能状态良好。结论:1)刘禹高原训练后参加全国比赛的成绩下降,是赛前训练强度及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脑突触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脑功能的状态结构水平发生变化,表现为信息熵离散,而信息熵或主序参量离散或右移,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2)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等监控指标仅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