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对“文学地域(地理)学”的研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杨义呼吁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吴福辉勾勒出“京海冲突构造”,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多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近些年来,都市文学的崛起又已然成为世纪之交中国大陆文学最为绮丽耀眼的一道风景,并且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辉煌前途。  相似文献   

2.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演变;20世纪中国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  相似文献   

3.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与当代河洛文学研究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河洛文学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沉潜着河洛地域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特质.以河洛文化为视阈研究当代河洛文学,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象和风格特色,绘制补充当代中国地域文学的完整地图.河洛王都历史、伊洛理学、道教文化是揭示当代河洛文学文化身份的重要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历程离不开“家”,“家”成为了人类一种基本的生命取向和必然的人生归宿,因此反映生活的文学总是在主动或被动地围绕着“家”这个话题。本文意在解读我国长篇小说对家族这一母题的倾注与重视,阐述了家族文化与长篇小说结合的现实与理论依据,并就家族文化在长篇小说中的价值演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最后重点论述了我国当代长篇小说中的家族母题形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在巴蜀可以找到一个极佳的立足点和精神关注点,总览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冲突融合,总览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且往往是“谁得巴蜀,谁得一统”的历史进程。巴渝歌舞汲取了民间营养,始终接上“地气”,又生长出《竹枝词》等分枝。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要实现“三个回归”:“文学”回到“文学”;现代回到现代;中国回到中国。四川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大省,出现了郭沫若、巴金、李劫人、沙汀、艾芜、林如稷、何其芳、周文、罗淑、陈翔鹤等一批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化研究所采用的拯救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策略 ,已伸展到新的陌生领域。中国时下的文化研究热 ,对经典或本土当下的文学似乎激情无多 ,而对从西方传入而又在中国市场上走俏的流行“文化”却偏爱有加。热衷于文化研究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家们如果是想改换门庭 ,则此种研究法无可厚非 ;如果真是想拯救文学而为文学开拓道路 ,则另起炉灶的文化研究有缘木求鱼之嫌。其实 ,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微篇小说、报纸副刊的微篇文学“千字文”、游记、通讯乃至网络文学 ,就是比那些大部头的纯文学作品有市场、有生命力、有适应性。中国的“生命诗学”、“生命文化学”恐怕是我们迎接挑战又能开拓未来的一个良好的文化生长点。我们需要警惕变为美欧传媒传声筒式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与家族视野中展开对文学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路经、新方法。作家创作往往受其“文化根性”的影响,而“文化根性”的形成,不但与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文明在地化影响有关,也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与地方民情习尚有关。家族同样也与“文化根性”相系,家族的家风、家学、家脉对作家创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地域和家族对文学的影响在江南表现得相当突出,可以说“江南”是文学研究中特具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阴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推崇用封建的“礼法”来规范人伦关系,片面强调不平等的政治伦理教化功能,维护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血缘关系。总的来说,这种文化制约个体的自由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华民族温顺谦卑、平和柔弱性格的生成,在政治、伦理、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阴柔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家庭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时期人们十分重视“文学”教育,“戒子”、“家戒”一类文章多有文学传统教育之内容。家族对文学“早慧”者多有关注,为之延誉并刻意培养,这种关注有的是舅家来实施的。家族对儿童文学才华的培养,其目的就是“成门户”,于是南北朝的“家学”、家族文学传统都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广西上林的张氏家族,家族人数之多,经历时间之长,创作成就之高,堪称清代壮族第一文学家族,其主要成员有张鸿翮、张鸿<慧羽>、张友朱、张滋、张鹏展、张鹏衢、张鹏超、张元鼎等.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以张鹏展最为突出.上林张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成就与科举、官位的高低成正比,表现出古雅闲淡的共同风格,擅长五七言短章,不善长篇.其风格的形成与清代上林地区的文化有关,更是张氏家族文化的直接产物.它对壮族文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文学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西安美术学院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这是我国一处非常独特、神奇的地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优越的位置,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融汇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黄帝精神、黄土精神、黄河精神、黄牛精神”为特征的黄土文化。黄土地域文化必然造就出具有黄土特色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开展黄土文学教学,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也在文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先后有27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2007,(2):24-24
何新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昭德晁氏家族研究》是对宋代家族文化与文学进行的个案研究。本书共分四章,25万字,以两宋时期著名的文化家族昭德晁氏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辨析,理清了该家族的世系、成员、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