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客观评价,为使评语更具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写评语必须“五忌”。  相似文献   

3.
刘惠子 《教师》2011,(34):77-77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拟写作文评语,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可是,要想写好作文评语,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人人都值得钻研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作文训练的重要,每周、每学期的作文量都能得到保证。然而批改,一个“阅”字,让人好扫兴。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评语,使评判和激励作用发挥到最佳水平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批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施以调控的有效手段。有人说,评语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也有人说,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活动中 ,对教师的教学成果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进行评价 ,这就产生了评语。下面结合工作实际 ,谈谈中学作文的评语。作文评语的交流性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作文 ,教师评阅 ,给作文下评语 ,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 ,即“笔谈”。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 ,对世界事物的看法 ,在作文中倾诉 ,教师阅读后加上评语 ,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评定情感的真假、文句的优劣 ,评语就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教师通过评语 ,同学生交流情感 ,给他们以鼓励和引导。例如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流露他在人生道路上感到彷徨的心理历程。教…  相似文献   

6.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2,(82):57-57
在一项关于“作文评语对写作影响”的问卷调查中,82.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语对自己写作有很大影响.91%的学生认为教师鼓励性的评语能激发起自己写作的欲望。几乎100%的学生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完的作文后面只一个“阅”字和日期。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发下作文本 ,偶然我发现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都紧紧盯住作文的评语 ,时而露出惊喜 ,时而露出感叹 ,时而露出失望……我顿感作文评语的神奇力量。想到平时 ,大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 ,总是无话可写 ,提不起半点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我决定从作文评语上下功夫。须知 ,教学是双边活动 ,它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过程中 ,还体现在学生“学”的活动中 ,而最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是学生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 ,应短小精悍 ,对症下药 ,使评语起评价作用、导向作用、点拨作用、教育作用。好的评语犹如一盏指路灯、一把金…  相似文献   

8.
刘理荣 《教师》2010,(21):37-37
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语文老师,担当着评价的全部工作,常年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对学生作文逐个修改。写出单一、老套的评语。加之现在城镇大班化教学趋势严重,等老师把所有的作文精批细改完毕,差不多离创作时有一个多星期了。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注重分数,对教师“老八股”式的评语不会细看,更不会根据评语再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所以,这样的评价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作用非常小。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评语三忌     
某杂志设有我的“评改作文”专栏,每月发一篇经我评改的学生习作。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让我挑选,发来的作文都附有教师评语。但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评语存在的问题比学生作文还要多,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故在此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10.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教师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难于应付这项“苦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自己的评头论足,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语言较好”、“中心不很突出”、“结构比较完整”比比皆是,而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作文教学就应该教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冥思苦想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框架,编排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应付了事。要让学生懂得当我…  相似文献   

11.
杨启锋 《山东教育》2014,(10):35-35
作文评语是师生进行写作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但现行的作文评语专注于学生习作结果等级的呈现,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没有充分向学生开放,被封闭起来,进而疏远了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距离。很多语文教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给学生作文下的评语,常常被学生“熟视无睹”,甚至看也不看。只能躺在习作里“睡大觉”,孩子们也无法从评语中获取写作的“养分”,导致作文评价的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包建国 《学周刊C版》2023,(27):139-14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较大帮助。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的作文评语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主要分析了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肯定为主,挖掘闪光点”“语气委婉,独特创新”“力求具体,防止抽象”“形式多样,力求新颖”“简洁准确,巧妙机智”“德育渗透,情感交流”六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提高教师作文评语质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袁崇福 《山东教育》2008,(12):27-28
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行款书写等方面。这样的评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可谓目中无“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要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  相似文献   

14.
“反评语”就是针对评语写的评语,即学生针对教师的作文评改情况有感而发写的评语它在内容方面可以评论、商榷,也可以褒扬、指正;它在表达方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叙事、抒情;它在形式方面可以是三言两语的随笔、短信,也可以是散文、议论文总之,“反评语”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黄国华 《现代语文》2010,(12):143-144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最终“裁决”。有的教师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不痛不痒地写上几句评语,或者只打一个分数了事,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作文的评语着手。作文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的重要手段。作文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  相似文献   

17.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徐珍 《宁夏教育》2005,(6):18-19
中小学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具有写作的兴趣。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评价,许多教师俨然以一副“判官”的面孔,给一个个满怀希望、渴盼成功的学生简单宣判。一个分数就判定了等级,几句评语就画定了像,而且评语简单、统一、千文一面,大都是诸如语言是否流畅、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之类的评语,还有部分教师,把作文修改得满篇通红,面目全非,他们自以为对学生负责,其不知,这样的修改就把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修改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9.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期望老师给予肯定评价,因此,我们老师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更不能出现“重做”、“离题”、“错别字多”、“欠清楚”、“不认真”等字样的评语。写评语要突出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学生、去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心理上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不断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教育》2007,(12):9-10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 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多老师用这类评语评了一辈子学生作文,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也永远都是接受这类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语,不要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有点迷惑”,就是一个高中的学生,乃至我这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也会迷惑多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到底能给学生什么指导,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