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之美,作为长久以来的美学追求,早在我国美学源头的孔子美学那便一再论及。孔子之论和谐美,多以中和之美涵之,而其所谈及和谐美遍现于其语、文中。一直以来,我们多从孔子的文论、乐论中找寻和谐审美意识的踪迹,而忽视了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谈到的另一种切入和谐审美之视角——"观"!在《论语》二十篇中,孔子在将近一半的篇目中提及"观"意,且在《阳货》一篇中更是直接将诗纳入"观"之帷,赋予诗之可"观"的确论,从而从更深刻、宏观的角度确立了文艺之"观"的内涵及其社会内容和社会作用,进而开启了执本善用以致和的和谐审美意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鹗在《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中提出的"哭泣"观和"人生如梦"观,都是刘鹗有感于社会现实而产生的观念。"哭泣"观将文人的创作当做最有力最深刻的"哭泣";"人生如梦"观认为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都应记录下来。他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观念下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围绕"体系的二重化"、"逻辑的神秘主义"和"现实的主体变成单纯的名称"三个主题对黑格尔国家观进行了批判,不仅把被黑氏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逻辑重新颠倒了过来,而且生发出科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幻象的诸多政治哲学道口。但作为一部思想实验性文本,马克思在同黑格尔的思想较量中,还未真正理解黑格尔国家观中深邃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知音》篇提出了"六观说",这是《文心雕龙》中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对当今文学的批评与鉴赏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六观说"指的是"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根据《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宗旨,从全局出发,"六观说"的内涵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小说《虹》中塑造了梅行素这一"时代新女性"形象,梅行素在"五四"到"五卅"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但是在其中所展现出的两性观却是畸形的,不正常的。这种畸形的两性观有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它的发展最终导致道德的虚无。梅行素在两性观中强烈的征服欲并没有带来男女两性的民主与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中的生态观有别于美国文化中的生态观。前者承袭"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思想,其生态观是敬天顺道;而后者则是代表西方那种以征服自然为要义,人与自然走向对立的文化,其生态观是人本主义。中美两种不同的生态观在《红高粱》与《阿甘正传》经典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运用文化研究和影视研究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红高粱》和《阿甘正传》中关涉生态的表征,比较中美文化通过艺术镜像透露出的生态观,并解析背后的社会—文化成因,通过与现实比较,提出可能的发展态势或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石、原则和出发点,提出和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觉地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办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扬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基于家庭教育的伦理规范,《弟子规》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教育思想:"入则孝"的感恩父母观,"出则悌"的恭敬兄长观,"谨而信"的社会交往观以及"泛爱众"的普世仁和观等。实践是这些思想形成的总体基础,即以个人的本体性实践作为出发点,倡导在反躬自省中调适自我身心,在洒扫应对中体验家庭和睦,在人际交往中促进社会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由个体向他人、社会的教育思想扩展过程,其根本目的旨在建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家庭。  相似文献   

10.
情志观集中体现了《毛诗正义》对于文学本质的体认。在《毛诗正义》中初唐儒家试图将"缘情"和"言志"贯通,提出"情志一也"说,表达了不同于传统的诗学理想。将《毛诗正义》的情志观置于经学的阐释过程之中,探讨孔颖达等初唐儒家贯通情志的理论背景、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