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着力打造高校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文化观和列宁的文化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自己科学文化方针的指导思想。作者通过对马列经典文献的梳理,意欲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尊重与诠释、眷念与继承三个方面。解析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坚定传统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其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的内容和在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文化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文化的含义、本质及特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域下探寻民族文化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界所谓的“决裂说”和“融合说”都有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王征国教授撰写的《三维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一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选题意义重大,它不仅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梳理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目前国内同类著作相比,该书独特地运用了三维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继承观、科学的文化创新观、科学的文化传播观。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进一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对文化层面理论的剖析过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立足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价值,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批判继承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毛泽东的文化批判继承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认识文化和文明的联系与区别;对文化和文明要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辩证理解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认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更展现出了超越以往的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解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挥统领作用。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泛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也就是毛泽东称之为“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其涵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科学等等. 文化观,即对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生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持何评说。本文主要研究毛泽东对精神财富即观念形态的文化的评说。毛泽东文化观可谓博大精深,他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并在讲话中突出强调要坚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信心,包括如何更好的把握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时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因素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系统研究习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国道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