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军  周利平 《考试周刊》2012,(53):185-186
优生能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后进生会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考核,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两头学生身上,而"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这类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关注中等生,因材施教,根据中等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可以把中等生大致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只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阳光,他们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等生,就是指除优等生和差生以外的学生。中等生易分化,和优等生、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中等生人数在教学中是个变量,在一定的阶段里,具有相对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教师研究中等生,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性。教师的经验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即中间大、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待关注的中等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历教育以培养大多数学生成才为目标。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轻视了作为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中等生的培养和中等生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中等生的概念、特征、分类、高校教育中中等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类伤害不容易被意识到:当教师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时,对中等生的冷落就是教师在无意识当中对中等生的一种伤害。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标》为基础,分析教育教学中教师忽略中等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三个解决策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注重训练的有效性,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唐屹 《成才之路》2014,(28):I0013-I0013
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高三毕业班中等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毕业班中的中等生自身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实际上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等生,但教师却常常会忽略,甚至于冷落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等生往往表现平平,成绩久久不能上去。之后,对于学习,他们就会慢慢地变得懈怠。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等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中等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为班级出力,为班级争光。〈br〉 一、记住中等生的名字。优秀的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时,往往会花一些功夫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大多数班主任则往往是及早了解尖子生和调皮生的情况,只记住他们的名字,有的班主任甚至和学生相处了很长时间后,仍叫不出中等生的名字。如此这样,中等生感觉不到班主任的关注,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自然就会沉默,心里产生隔阂,从而远离班集体。  相似文献   

10.
层次化教学是指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根据不能类别设计教学,使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增强学习自信心。 1.划分层次,让学生公平竞争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即优等生为A组、中等生为B组、差等生为C组,这样,优等生与优等生相比,中等生与中等生相比,差等生与差等生相比,有助于学生“公平”竞争。原来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班级里,人数最多的就是中等生。这些同学往往比较沉默。中等生对班级舆论的形成,班风的树立,集体向心力的凝聚都起着极大的作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中等生的教育是一个值得专门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亮 《教书育人》2014,(11):15-15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多数时间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现状,做好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中等生不断进步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是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在因素。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认可度。基于对北京市7个区县24所学校高中非毕业年级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的调查发现,中等生在学习心理品质上表现出自我认同度较低、学习动机强度不当、课堂学习认真但深度思维不够、乐于进行实践活动但参与度不高等特征,这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为促使中等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关注中等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其转变学习态度;要加强对中等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同时要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中等生深度参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中等生写作心理分析作为班级里的中等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不少人性格内向,心理具有隐蔽性。长期以来,中等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1.写作自卑心理中等生在写作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产生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5.
论如何突破“中等生教育”的灰色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过程中被称为"中等生"的学生群体经常被教育者忽略,中等生的"灰色状态"该如何突破,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分析和改进的策略,以此促进中等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课堂存在感是指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被教师所感知、关注和重视的自我体验,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存在价值。然而,“抓两头,带中间”的实践教学策略却使得中等生缺失课堂存在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解读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缺失现象背后的隐忧,诸如对中等生权利的剥夺增加其消极体验、被关注感缺失导致中等生与“重要他人”疏离、标签内化催生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在此基础上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寻求提升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的方法:以关注理解为起点,采取更为公正的教学行动减少中等生的消极体验;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给中等生以情感支撑;形成中等生特有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团体,祛除标签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予以尊重,通过教育使全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课堂里的所有学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群体,这其中就包括中等生群体。中等生有接受教育,受到关心、爱护、注意的权利。对于中等生应当怎样关注,从而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学习程度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我们称之为中等生。中等生在班级里最易被人遗忘。因为中等生往往比较省事儿,好事找不到他,坏事也找不到他;没有骄人的成绩,也没有突出的缺点。因而也就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为期12周的教学干预,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中等生学业成绩及同伴关系、自尊和社交焦虑等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显著提高中等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在社会性方面,合作学习能显著提高中等生同伴关系的接纳度水平,显著降低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