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斌 《现代语文》2013,(3):34-35
作为孙犁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言淡情深,传神写照。笔者认为,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对读者管窥并认识孙犁的散文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言淡情深的叙事艺术众所周知,孙犁从妻子身上所获得的创作灵感,是其创作的"第二源泉"。作家早就把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品性气质写进早期的小说里了,他也因此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妇女形象的大家。妻子的形象及素材  相似文献   

4.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态度:一种是以巴金、萧乾、季羡林为代表的讽谏立场,另一种则是以杨绛、陈白尘、孙犁为代表的宽容节制立场.不同的叙事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但因精神资源的共通性与一致性,"老生代"的"文革"多元记忆完成了彼此间的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5.
孙犁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的一生不但在参与和守护之间徘徊,而且也在知识者的守护与反抗之间选择着。这些矛盾既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也表现在为人与为文的冲突中,而这种矛盾和冲突也凸现了孙犁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人生经历与难以调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孙犁把自己在文革之前十年的创作空白笼统归结为疾病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形并不尽然.通过对"孙犁在1962年"的考察可以看出,疾病并不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原因,而"写"与"不写"之于当时的孙犁,更多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和立场的选择.孙犁正是以其睿智的选择,成为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卓异个体.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一直被视为解放区“本土”作家,其原因大概是孙犁在冀中农村长大,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孙犁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在接受现代教育,农村仅仅是其成长的一个“背景”,他的经历与赵树理等有很大差异,而与丁玲、欧阳山等则没有很多区别.如果说,赵树理等早年的身份认同是农民或农民知识分子,那么,孙犁则一直都自觉地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孙犁其实与解放区“本土”作家在政治态度、对待大众化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将孙犁归入这个群体会导致对他的很多误读.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是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考察与分析,从“主体间性”这一角度切入,可以获得一种始源性解释,相对于此前人们常常操持的“世界观矛盾”和“多重人格”评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到作家孙犁身上,明显存在革命战士、怀乡游子、知识分子三重身份,其创作受到这三重主体身份的共同规约,并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面貌.  相似文献   

9.
李洱小说在思想上蕴含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形式上又充满了先锋气质。他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身上,还关心农民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人性的异化;同时,李洱小说的艺术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叙事、修辞上都独具特点,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李洱小说在思想上蕴含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形式上又充满了先锋气质。他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身上,还关心农民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人性的异化;同时,李洱小说的艺术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叙事、修辞上都独具特点,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与孙犁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孙犁是一个女性意识相当强的作家。女性崇拜思想反映了孙犁较强的现代意识,但女性个性和性别角色的淡化又使孙犁保留了男权中心文化的印痕。孙犁还有着强烈的贞操观念,这带来其作品的纯洁、单纯之美,但也束缚了其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与那些男性文化叙事不同,孙犁文学创作所操持的主要是一种女性表达式,它具有柔性的力量和美感,虽不如男性语言和阳刚美学来得大气磅礴、震撼人心,但它给人的感受却是内在、和美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2.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述者,多居住在"房东"家里,和房东形成一种"拟家"结构,并以此为叙事模型,讲述"他"与房东家的各种关系。"拟家"结构为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奠定了温情脉脉的基调。"拟家"结构与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拆家"叙事一脉相承,它们都紧紧凝聚在中国家族文化这条根脉上,显示出"家"这一文化内核的重要意义。以"拆家"为宗旨的五四新文学强调"破旧","拟家"结构强调"立新"。"拟家"与"拆家"相接续,完成了破旧立新的文化改造工程。因而孙犁的抗战小说,是革命根据地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五四新文学和革命文学相接续的卯榫。  相似文献   

13.
一、女性形象的两种景致沈从文与孙犁都特别增长女性描写,在女性身上寄托他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也在女性身上承载特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积淀。当然,沈从文对其笔下的女性主要是从人性美、自然美的角度加以观照,而孙犁对女性美的塑造则出于“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1]稍有些不同的是沈从文在《王嫂》这个短篇里,对女性身上的民族情性、效性、愚昧和麻木的揭露批判多于对美的颂扬。孙犁在《荷花淀昨依旧是从女性的灵魂美的表现中挖掘农民的心灵美和人情美,从而歌…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单就语言而论,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孙犁作品的语言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能够鲜明地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能够精致地描绘出各种生活图象,而且给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许多同志谈起过孙犁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说他的语言朴素、明净、清新、具有诗的抒情味和旋律美;说他的语言是叙事与抒情相交融,善于比喻和夸张,生  相似文献   

15.
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在包装书籍之余题写在书衣上的文字,可以说是他独创的一种文体.包书皮、写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的方式,亦是其操守自保、自我修炼的方式.这些文字是"文革"现场的直接记述,有一种鲜活的现场感,是了解孙犁当时的生活情状和精神状貌的第一手资料,亦为我们剖析"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心态提供了难得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夜渡》是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的一篇小文章,梳理它的形成、发表、被弃过程,有助于了解孙犁写作策略上的诸多考虑及其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五四新文学影响之间寻求契合的努力。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解放区文学的复杂与多姿以及孙犁作为解放区文学代表的独特性。作为知识分子的孙犁及其在解放区时期心灵所经历的曲折与震荡,同样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达 《课外阅读》2008,(8):34-35
我最喜欢的高考作文我的父母都是在大山里刨食的农民,他们身上流的是黄土地那样质朴率真的血液。自然,我的身上也流淌着和父母一样的血液,平素里喜欢的是那些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成的文字。还在上大学时,我曾用从牙缝里点点滴滴节省下的饭菜票,去新华书店里抱回一摞刚刚出版的《孙犁文集》。喜欢孙犁那清新如水的文字,我喜欢孙犁作品中那淡淡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包括写景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和哲理性散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有三篇记人叙事散文,分别是杨绛写的《老王》,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孙犁写的《亡人逸事》。这三篇文章,事中有情,寄情于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语言干净、平易、真挚,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善于运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当代文学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索尔·贝娄尤其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精神追求。他的创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身上,一生中一共创作了6部有关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赋予了这些知识分子不同的品格与价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思考型的知识分子与行动型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即乐观主义精神与现代西西弗精神,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也要赢得尊严的乐观性追求与永远的反对荒谬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民间叙事是以民间立场为主导的,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或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民间叙事是与庙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相对的一种叙事,既包括日常叙事,也包括艺术叙事,但一般主要考察艺术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诗意叙事主要体现在寄情于景及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描述。这种诗意叙事从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传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朴素而幽远的文学境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民间叙事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