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     
《中国教育网络》2006,(5):75-75
天津高校毕业生网络视频面试人民网讯近日,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场地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卫星远程就业平台三大服务资源整合为一体,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沟通平台,毕业生通过卫星就可以和远在外地的单位进行“面试”。在大学生就业之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07,(10):F0003-F0003
尊敬的贵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以下简称“就业网”)是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性网站。其宗旨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为广大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免费服务。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7,(11):F0003-F0003
尊敬的贵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ob.edu.cn以下简称“就业网”)是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性网站,其宗旨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为广大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免费服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了许多经典论述,蕴含了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深切情怀。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的“情怀关照”可以概括为真挚的关爱之情、谆谆的教诲之情和殷切的勉励之情。“情怀关照”思想理念缘起于党的领袖对高校毕业生的深度关怀,其教育思想内涵深邃丰富,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具有鲜明、重要的时代价值。“情怀关照”与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践的契合发展要在思想指导层面、政府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和高校毕业生五个层面着眼发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自198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供需见面”、“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等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不断前进。自2002年国办发19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就业,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引入市场营销理论 创新高校就业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形势下迈向市场化,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及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市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就业市场化的新形势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新认识、新观念、新举措,要用市场的机制和眼光、用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来解决就业问题,要树立“以销定产、以销促管”的新理念,将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到“市场营销”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大学毕业生从“包分配”、“不好分”,到目前的“就业难”,专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从一定角度看,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地方高校的生命线。大家知道,就业状况不行,就会影响招生,招生不行,就会影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将对地方高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谋求扩大毕业生就业途径,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显得尤为急切重要。1.深化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高校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是“就业难”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而…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96-96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用人单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然而供求信息的沟通却不甚畅通。为此,我刊开辟了“人才与就业”栏目,以便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们欢迎有关高校或个人发布毕业生信息!也欢迎用人单位在我栏目发布需求信息!(联系电话:010-62782405)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而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有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与管理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利用好现有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评价能直接反映高校办学质量水平。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对1895位东中西部本科毕业生母校认同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对母校认同皆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其中“环境与条件”是制约西部地区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校的母校认同度影响力较弱;“师生关系”对西部地区毕业生母校认同度的影响力小于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学习收获”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母校认同都不影响。鉴于上述实证结果,文章针对性提出提升母校认同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议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毕业生党员作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高校毕业生党员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是高校落实“党管人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消息     
大学生求职只求“三险一金”,2005年杭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火爆,北京高校3月为毕业生找“婆家”签约忙,开学第一课大四学生选修“如何找工作”,总装加大人才战略力度将接收近千地方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考省教委人事处胡燕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分配“统”和“包”的格局,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好过渡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接高校毕业生就业体...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传统“主体-客体”模式把毕业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毕业生被当作“加工”的对象,造成毕业生主体地位丧失。主体间性视阈将毕业生从传统“主体-客体”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了毕业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体间性是对传统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贯彻主体间性思想,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理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教育者主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以及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7.
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对我们的启示厦门大学平川关键词:毕业生就业一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即将“新鲜出炉”。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毕业生都面临着一个困惑而痛苦的抉择过程,同时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解决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出窘境问题,应从参与主体适应变化、调整角色入手。政府完善就业市场,积极引导;用人单位树立理性务实的用人观;高校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营销”工作;大学生“自我降温”,走向务实。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北大清华携手搭建“职桥网”,开创高校网络招聘新模式;辽宁省举行第三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双选会;荆门市启动湖北首次“人事局长校园行”活动;江西:切实措施促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现象分析入手,说明高校毕业生热衰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因素是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允许毕业生“自主择业”,但还有一些制度影响毕业生自由流动。另外,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