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昔人已逝两千年,今日捧读《史记》与《报任安书》,遥想当年,对太史公司马迁的景仰之情,唯有司马迁赞美孔子的那段文字可以形容:"《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太多太多,那是一份份多么厚重而珍贵的馈赠啊!  相似文献   

2.
蒙雍香 《教育》2012,(18):58
大方之家都认为《史记·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两文是《史记》中最能体现司马迁思想与精神的经典之文。要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和《史记》的内蕴,不可不先必读《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学习了《报任安书》一文之后,笔者感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司马迁的爱和恨的思想。他的这种爱和恨隐晦而不可直言,因为"有些话是司马迁不愿说而不能不  相似文献   

3.
苏小谦 《小火炬》2010,(3):38-39
公元前99年,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们度过的最糟糕的一年。这年夏天,汉朝派军队和匈奴作战,仗打了好几个月.最后汉朝还是败了,汉朝的将军李陵投靠了匈奴。  相似文献   

4.
正《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在史学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部著作。一、一部作者用生命谱写的不朽史作《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作"史记"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其实,"史记"在该书的正文中出现过多次。如《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就是对历史的记载。用"史记"称谓这部著作是很贴切的。《史记》共130篇,每篇一卷,也就是130卷。《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从《太  相似文献   

5.
理解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遭遇李陵事件,因其直言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被认为是在为李陵辩护,以忤上之罪下狱,因无钱赎罪,最终被处以宫刑。在  相似文献   

6.
据司马迁的记载: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打击匈奴,断匈奴右臂,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在出使途中,为匈奴所扣,十年后,逃离匈奴,经大宛、康居、大月氏至大夏[1](卷一二三,P3158-3169).  相似文献   

7.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  相似文献   

8.
卓敏敏 《文教资料》2007,(14):81-83
“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本文从汉武帝器重司马迁、司马迁“举李陵”、司马迁犯“诬罔”罪及“李陵之祸”对司马迁人生道路的影响整个过程,来探讨这一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历来被认为是汉代抒情议理散文的代表作,后人评价说:慷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又直与《离骚》对垒。对这封书信体散文的主旨,历来也一直认为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少年时勤奋好学,20岁后到各地游历,后当上太史令。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宫刑。出狱后,他发奋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气度、心胸,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他事业的成败,也可能会影响他的寿命。李广,白“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被匈奴视为“飞将军”,以至于“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位抗击匈奴入侵的一代爱国名将。没有死在抗敌卸侮的疆场上,却在剿敌而回的归途中自刎而亡,以致“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也赢得了后代文人的热情讴歌。而同样在抵御外族入侵方面具有决策之功和鞍马之劳的汉武帝和大将军卫青却成了千夫所指的千古罪人——是他们联手逼死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李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两司马之一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其著作《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张海聪 《班主任》2012,(12):47-48
一次语文课上要学习《报任安书(节选)》,当我的PPT首页展示出司马迁因受宫刑而导致面光无须的图片时,学生一片哗然:"怎么像个女人啊?""是男是女啊?""呵呵,太监!太监!"……我没生气,也没制止,而是郑重地问道:"同学们对于司马迁的遭遇,应该早有所闻。那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施以宫刑吗?""是因为替李陵说话了——"有学生在底下嚷嚷。  相似文献   

14.
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少年时勤奋好学,20岁后到各地游历,后当上太史令。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宫刑。出狱后,他发愤写成我国  相似文献   

15.
16.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记录司马迁心路历程的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司马迁受宫刑的历史公案,汉武帝作为主角之一,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攻击。司马迁作为受害者,获得了无数的同情与共鸣。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历史的局限和超脱个人感情的束缚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从帝王的角度以法律的视角重新来解读这一历史事件,就会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李广家族悲剧究其根本原因是其所处时代的悲剧所致。具体地说乃是这个时代的无形屠刀对具有国士之风之人的剔除、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对人才的压制、不合理的军功制度对战果的歪曲以及将领间馋妒倾轧、贪功诿过的小人行径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另外,李广家族成员在性格上所具有的一些缺陷也是促成其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一生几易官职,其二十壮游是以低级史官的身份奉命搜求史料、史迹而去的.此后,他以荫任方式仕为郎中,陪侍君侧达十五六年之久,渐得武帝的赏识与信任.在父亡三年后,他又顺利的继任为太史令.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突遭"李陵之祸",惨受腐刑后,武帝惜其才,又任其为更加尊贵的中书令.这构成了司马迁一生迁官的全部经历.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人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