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芜城赋》是鲍照传世作品中受人称颂的赋作名篇。然自唐以来,其制作年问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学者大多认为是赋为鲍照晚年之作。实则通过对鲍照存世作品的比较分析及对相关史料的深入研究,应该认为《芜城赋》是鲍照出仕前的作品,是其早期杰作。  相似文献   

2.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学史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文学史上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的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 《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文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面对天翻地覆、人命如蚁的社会现实,当时文人心中产生了浓厚的悲伤与孤独情绪。这种孤独心态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构成当时文学的孤凄之美,鲍照的《芜城赋》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析了这篇赋中由个人身世和登楼远眺所引发的孤独情绪。  相似文献   

5.
鲍照诗赋与佛学的关系体现在与僧人的交游、山水诗歌的意象运用、辞赋中的佛学观念三个方面。鲍照的佛学思想主要从登庐山、悟佛理开始,从被动接受转而主动地通过佛学思想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文主要体现了佛学无常观、般若观、涅槃观、佛学悲观情怀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6.
鲍照,在南朝刘宋时并不被人看重,令人对他的评价仍不足。其实,他是南朝文坛巨子。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贡献以诗歌为主,骈文和辞赋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7.
辞赋在明朝呈现出再度兴盛的局面,产生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其中以董越《朝鲜赋》为代表的都邑赋更是超越前代,兼具京都赋、城邑赋、域外赋等多重特征,具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鲍照是南朝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其作品以文、赋以及乐府诗见长。他的文、赋词采华丽,构思巧妙;他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别具一格,尤其是乐府诗对后人影响甚远。钟嵘的《诗品》作为中国文学理论作品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对鲍照的评价势必会给后人评鲍照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诗品》中关于鲍照诗歌的评论以及相关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1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倾城之恋》,表面看来,二者并无关联。两段故事的女主角,南方没落贵族家中的小姐艾米丽和中国封建家庭中地位极低的寡妇白流苏,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女性悲剧命运。该文旨在通过两篇故事的对比,分析女性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浅谈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人教育上的校企联合办学,按照首先是企业,立足为本企业服务,同时也是社会的办学单位,更要为社会办好教育。因此校企联合办学是工学矛盾的最好解决办法,校企联合办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校企联合办学也是学校和企业双赢得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3.
周民族的发源地究竟在何处,学界向来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史籍中所记载的周民族的居住地望、迁徙过程以及夏周两个民族关系问题的考述,结合现有考古发掘材料的证据,认为周民族应起源于晋南地区,而夏、周两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服饰革命,中原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从此开始融合。本文分析了“胡服骑射”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其对服装等级观念、形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败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江泽民"以德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的方方面面,将"以德治国"的总原则丰富具体到操作层面,更具现实针对性,合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