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技期刊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发展遇到困境,面对网络冲击纷纷转型谋求发展,构建科技期刊的云出版服务平台成为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有益方向。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科技期刊云出版平台,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市场机制、完善平台经营、提供优质全面服务三个方面,对科技期刊云出版平台的发展与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拴成 《编辑学报》2019,31(2):209-211
以中国煤炭期刊网的建设和发展为例,分享和探讨科技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及融合出版思路。中国煤炭期刊网在充分整合行业期刊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期刊集群展示平台,统一投审稿工作平台,行业数据集成平台,以及包括论文库、专家库、视频库的资源库建设来实现集群化融合出版。此外,还通过增强出版、数据互通互联、大力推进移动出版、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等模式提升对行业用户的服务水平。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进程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朱拴成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2,(6):624-627, 632
为打造煤炭精品期刊群,实现50余种煤炭科技期刊协同高质量发展,中煤炭学会自2015年以来,加强期刊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成立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刊群在期刊集群化管理探索、办刊模式创新、刊物质量提升、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密切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提升期刊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7年的建设,煤炭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具成效,在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刊群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做大做强煤炭期刊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要求,借鉴近年来期刊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玉波  张艳  陈晓芳  张颖 《编辑学报》2020,32(3):330-333
专刊出版已成为科技期刊提升学术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专刊,可为期刊组约优秀稿件开辟新的渠道,丰富期刊出版的形式和内容。文章结合《遗传》在专刊出版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对专刊出版的类型、组织要素、实施策略及潜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以期为同行开展专刊出版的组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中,科技出版是最适合于进行数字出版的领域。国际性科技出版集团如爱思唯尔、威科、威利、斯普林格等很早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我国科技出版企业存在着内容资源集聚度低、影响力不足,市场化拓展不足,经验缺乏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数字化转型刚刚启动。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出版数字化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科技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进行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7.
朱拴成 《编辑学报》2020,32(5):476-480
随着科技期刊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发展需要,科技期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已形成行业共识。但是目前还未找到有效解决期刊布局分散、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低、传统固化思想束缚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仍处于观望探索者多、做实做优者少的尴尬境地。因此,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让我国科技期刊真正走上集团化、数字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刊群,争创世界一流。本文总结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探索出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亟需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以期为同行期刊集团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为“两个平台,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竞争环境、运营模式、用户需求、信息化程度、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六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传统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其定位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运营、技术、内容、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谢寒 《编辑学刊》2021,(1):24-29
由"互联网+"引领的创新时代,对出版业造成了冲击,出版业要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加快创新成为必然的选项.面对传统出版模式的局限和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探索适应市场的的改革之路,以期促进出版业高质量的永续发展.文章运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立足出版业大环境,对四川出版现状进行了归纳,剖析存在的问题,运用融合理论,探讨创新发展之路.研究分析表明,基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只要举措得当,积极创新,融合发展对振兴四川出版业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国内外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的现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的优势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未来的发展,为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今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霞  颜志森 《编辑学报》2015,27(2):172-174
科技期刊出版业由传统的出版与经营管理转变为数字化出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营销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认为:可开展基于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的电子商务营销;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科技期刊的旗舰营销店,实现科技期刊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电子商务营销;通过手机付费平台进行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营销.科技期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过程中需重视多方合作并加强管理,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建设及服务营销,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化营销与管理人才的力度,不断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志强 《编辑学报》2016,28(3):213-216
在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科技期刊主流出版模式以及跨国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其体制机制、运营方式及各模式优缺点,并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定位以及集约化改革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期刊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海江 《编辑学报》2014,26(1):96-98
分析现有期刊评价体系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不利影响,认为现有评价体系存在"泡沫"点击率、优先出版体系尚不完善、期刊评价数据库的资源不统一、期刊过度互引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祖平 《编辑学报》2017,29(3):284-286
根据《今日科技》10余年的创新转型实践,分析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融合发展面临的难题,总结解决“广”与“专”、“浅”与“深”、“慢”与“快”3大难题的经验,实现全流程、整体性出版传播能力与价值持续提升的策略和路径:从“大杂烩”转型到“五专创新”,从“扩音器”提升到“决策咨询”,从纸质扩展到复合型、全媒体的出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综述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点、兴起和发展、数字出版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针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数字出版的4项措施,包括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业的整合、创新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重视并掌握"信息网络传播权"、建立科技期刊数字资源登记系统,以探索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国际出版集团与中国科技期刊合作的互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编辑学报》2009,21(1):49-50
国际出版集团与中国科技期刊合作是互利的。国际出版集团可以通过合作来树立形象,丰富产品,推销商品;参与合作的中国科技期刊可以"借船出海"扩大影响,获取国际先进的出版理念和资讯,快速提升编辑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探讨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多元出版模式发展中编辑出版时间的再分配问题.从选题与组稿、稿件处理和期刊的出版与推广等环节分析编辑出版时间的合理分配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为期刊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助力期刊新媒介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史锐 《编辑学报》2015,27(1):87-89
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编辑的初级阶段为“编辑匠”;随着编辑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丰富,会成为资深编辑;少数热爱编辑工作的优秀资深编辑经过艰辛的努力能成为编辑家.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期刊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回顾国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发展路径,在分析比较我国现有科技期刊集群模式的基础上,认为专业性学科刊群是当前我国刊群建设的核心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专业性学科刊群的建设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提出发挥优秀期刊的品牌效应,基于现有集群进行品牌扩张和强强联合,以集群平台项目的建设为纽带推动刊群的建设,由期刊出版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等专业性学科刊群的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徐文梅 《编辑学报》2012,24(5):427-428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史上,生物学期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最早获得世界声誉的期刊之一,这主要归功于近代生物学家卓越的办刊理念。突出表现在:走国际化的办刊道路、视论文质量为期刊的第一生命,以及他们崇高的服务理念。并将国内最成功的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与之作部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