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机制一直是各国高校科研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普遍关注科研评价机制的制定过程、模式和成效,却少有研究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即科研评价活动的实际运行管理。政策实施过程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政策的成效。英国的科研评价活动(researchassessment exercise,RAE)因为历史悠久、影响巨大,不仅在英国争议极大,在世界各国也普受关注。笔者剖析RAE自1986年以来运行管理的特征和变革,突出其专业化管理团队、同行评议一致性、客观性改革及成本效益的争议,探索其对科研评价成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学校可以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来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教育科研的评价。从目标上看,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解决制约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而进行的校本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突出团队发展的力量和团队成员共同取得的成效;从方式上看,校本科研评价应该多样化,学校应把科研先进的评选纳入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中,实现分层次评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宋旭红 《山东教育》2021,(13):10-11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学评价是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两种基本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学评价研究孰轻孰重、孰主孰从,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不断争议的话题,同样也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  相似文献   

5.
清理“五唯”,摒弃“SCI至上”,是当前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因实用主义横行,SCI及其相关指标与各种教育资源和利益挂钩,造成了教育评价重科研产出轻立德树人、重量化指标轻服务贡献、重“一把尺子”轻多元评价的“三轻三重”的现象。破除“SCI至上”的局面,应不断完善基于分类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基于网络平台的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基于贡献力.影响力、引领力的学术代表作制度等科研评价制度,探索基于“三力”的中国特色“三横四级”式科研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同行评议制度是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科研卓越框架)的精髓。英国将要实施的REF2021吸取了先前同行评议制度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不足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相应改革,提高了对评审专家的信息技术和定量数据支持,调整了专家遴选制度,完善了跨学科研究评价体系,展现了计划性、透明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这对提高中国科研评价中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专家遴选机制、接受业界内外的公众监督、突出科研成果实际价值、重视对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科研评价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同行评议原则来决定科研资助分派和评价方式,成为各国共同之选,这是博弈理论发生作用的客观结果.理论层面,借助经济学分析来挖掘同行评议成为科研资助制度主导选择的获致过程以及同行评议优化的客观路径,对正确理解同行评议的实质十分必要.实践层面,与拥有相对成熟机制和先进理念的美国科研资助之同行评议实践进行比较,有利于我国同行评议准则的健康推进,为完善我国科研资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环节.文章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科研分类评价未得到明确体现、科研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完备、科研内涵评价不突出、科研评价方法整合不到位、科研评价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高校科研评价应使分类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内容更注重内涵、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评价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基于此,文章提出构建多维度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主体,实施多层面的科研内涵评价,采用多向度的科研评价方法,健全多方位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2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选择论文、课题、专利和奖励四个考察视角,对全国84所民办本科院校现时科研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近年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进步很快,少数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校际之间发展差异较大,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科研发展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为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期刊上的论文不多、高层次的课题不多、发明专利不多以及高层次的科技奖励不多。因此,建议民办院校要进一步重视科研工作,将科研视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要加强科研管理机构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尽快提高其水平;同时大力加强高端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争取先有局部的突破,然后激活并带动全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积极性,这是校本而非外界要求的,是基于学校的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解决制约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激励教师,鼓励教师用研究的方式定位自我的工作,让工作富有更多的创造性,并从创新中感受到研究带来的幸福,以此提高对未来工作的自主性,这是教育科研评价区别于一般评价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研的意义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然而在学校这一层次上,教育科研应当如何进行才是有效的?评价常被当作瓶颈来对待,那么在校本科研中,学校又应当如何评价才能实现校本科研的目的呢?某高中自“十五”以来对校本科研的管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或各种评审中,其制度仍然存在某些不足,该篇文章例证了应用自我规避型同行评议方法分数加总后仍可能产生非期望的评价结果,即不可能性定理所指出的,如果规避自我评价分数,那么没有任何可以满足单调性、中性或弱全体一致性这样的方法存在。之后简介了几种完善自我评价规避的方法。虽然还没有发现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很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评价考核时,为了减少人情干预,客观指标成了首选。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些指标容易被异化成"唯一"或"决定性"指标。其实,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同行评议……这些评价指标和方法绝不是"有你没我"的不可兼容,关键是评价什么对象,各种方式该占多少权重。说句到家话,指标只是工具,用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使用的人。  相似文献   

14.
欧洲大学科研评价与拨款的相关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大学科研评价结果与拨款的相关程度把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分为四种模型,分别探讨每种类型的评价结果与拨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科研拨款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学术评价的量化弊端及多元评价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云 《江苏高教》2012,(5):48-50
"量化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教师学术积累的厚度,但如果绝对化,即可能助长学术的短期行为和不端行为。多元学术评价观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还有学术自身发展的现实根基。在借鉴、审慎推行西方名校"同行评议"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必要的监督与惩罚制度等,确保评价公正与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 ,中小学教育规模迅速扩展 ,目前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使教育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许多中小学纷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然而 ,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性质和方法 ,目前的认识尚不清楚或不全面 ,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育人服务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同。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指出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相似文献   

17.
高翔 《教书育人》2011,(8):38-41
案例某县域高中坚持科研兴师三十多年来,始终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自从九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学校就用课题的方式来规划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借助于教育量化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是科学的,其结论就是准确无误的。诚然,强调对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探索教育科研沿着客观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前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教育科研方法,因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本身的特殊性,定性研究又有其独特的优势,教育科研不仅不应该忽视定性研究,而且还应该向更深层次的定性研究回归和迈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评价中常见问题及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好的评价体系需要好的制度来支撑,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科研决策及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做好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7日,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杭州发布了国内首个"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和"2013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这是该机构继2012年首次发布"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后,又一次发布相关领域的科研竞争力排行。由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