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爱敏 《编辑学报》2020,32(5):586-590
当前学术生态现状堪忧,由此引起了大众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学术操守的普遍质疑。而科技期刊编辑在学术传播中的主体性质决定了其在学术生态圈构建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基于严谨的治学态度、慧眼识珠的才能、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资源意识的自我培养,科技期刊编辑在构建学术生态圈方面的潜能也被充分激发,“问题前置化”策略防范学术不端、保持终身学习态度以提高自身学术素养、组建优质专家库以打造学术共同体这3项措施则体现了科技期刊编辑在构建学术生态圈中的担当和作为。  相似文献   

2.
学报编辑在学报学术质量上的作用与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质量,特别是其学术质量,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除了审稿人、主编对学术质量的把关外,编辑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编辑的初审工作以及编辑过程中包括总体结构的把握,文字、数据、图表等细节的处理诸方面,总结归纳了影响自然科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方法,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燕 《图书与情报》2006,(3):78-80,88
学术规范是当今学术界、出版界及教育界长期以来孜孜追求的良好学术境界。然而由于作者、编辑出版部门以及国家有关学术监管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种违反学术规范的学术失范现象至今依然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学术“守门人”的编辑出版部门,在维护学术规范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以学术期刊编辑部门为切入点,探讨其在维护和建设学术规范上的重要作为。  相似文献   

4.
在编辑加工中体现科技编辑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方华 《编辑学报》2008,20(5):404-405
科技编辑的编辑加工责任包括文法修辞与规范化加工、发现并修正作者在学术层面疏失2部分内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讨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作者的互动是学术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现行学术图书编审流程中,编辑与作者的基本互动方式会导致沟通不充分而带来相应的问题。从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信传播方式反馈的低频度不能满足被专业鸿沟所区隔的编辑与作者双方的互动要求。对此,在明确双方互动的任务导向性的前提下,按照高频率和高功率的标准改进现有的互动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编辑与作者的互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宋媛 《现代出版》2008,(6):55-59
学术编辑与作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是做好学术编辑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较高的个人学术水平是学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基础,这需要编辑与作者在导向上取得共识,并在相关学术领域获得话语权;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学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必备素质,在交流中编辑要诚恳相待、不卑不亢:积极沟通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现实途径,这种沟通工作贯穿在从约稿到定稿以至刊发后反馈的整个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7.
学术编辑的职能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编辑群体是学术出版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知识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相对规范的西方国家中,学界人士担任某一学术刊物的编辑,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而学术出版社对其图书编辑,在学历、学识等方面大多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是由学术编辑在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国学界和出  相似文献   

8.
9.
学术规范与编辑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下,学术规范是学界一个热门话题.学风建设、繁荣学术离不开它,学术作假、学术腐败,都归咎于背离了它.没有学术规范的维护,学术的健康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规范的维护,却不仅仅是学术界自身的事.没有编辑出版界人士的关注、参与和互动,要想完成学术规范的建立和普及,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环境中科技编辑对学术成果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书林 《编辑学报》2006,18(6):401-403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已发生价值位移,从注重科研成果的首次发布转变为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认同.科技编辑应该针对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判断该学科科学规范的实际价值,在鉴定学术成果过程中对常规研究和创新研究作出不同的价值评定.科技编辑还应对学术成果的表达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首问责任制之管见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首问责任制"的重要性、内涵与特征,并提出实施该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网上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的职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马宇红 《编辑学报》2006,18(1):56-57
网上审稿是我国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家网上审稿前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初审稿件,协助作者对稿件的电子文本做规范化处理和选择恰当的审稿人;专家审稿后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拟定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回复作者,确保原稿以及审稿人和审稿单信息入库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初次投稿问题分析及编辑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研究生初次投稿往往存在一些问题.编辑人员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刊物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高科研素质和论文写作技能的研究生作者群.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编委会履行职责中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翔 《编辑学报》2007,19(6):453-454
总结并分析当前学术期刊编委会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结合编辑部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蒿 《编辑学报》2012,24(3):294-296
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应如何实现出版意识的强化与转变,以适应乃至促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  相似文献   

16.
齐国翠  李哲  石应江 《编辑学报》2018,30(5):532-534
作者资源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础。本研究探索以作者为中心,围绕投稿前指导、便捷投稿、快速审稿、及时退修、数字化出版、快速推送、引用反馈等7方面创新调整传统的编辑出版流程,建设科技期刊作者服务体系。从作者服务体系建设层面,推动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与规范化建设。同时从作者服务体系建设层面,培育优秀作者群,吸引优秀论文回归。本文重点介绍其中快速审稿环节的建设成果,通过快速送审、快速审稿、快速退修、免收审理费、短信即时通知来实现快速审稿。通过流程再造,已经实现数分钟内送审、退修,初审周期1d,复审周期10d,终审周期5d。  相似文献   

17.
史锐 《编辑学报》2012,24(2):192-193
针对科技期刊退稿率较高的现状,简述4种退稿原因,即内容不符合刊物的报道方向,专家审阅认为达不到发表水平,编委会审阅认为不宜发表,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针对不同原因探讨退稿工作的特征,认为编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时尊重与服务作者,公正、灵活处理退稿,使作者虽退稿但不退心。编辑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科技期刊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闻浩  鲁立 《编辑学报》2015,27(2):186-187
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约稿是综合类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优秀学术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医学研究生学报》为进一步打造学术影响力、彰显办刊宗旨,重点打造《导师论坛》栏目,通过挖掘专家资源、完善稿件质控、灵活安排发表、发挥编辑作用等实质性举措吸引了一批高质量论文,并借助约稿后续的系统工作将效能最大化发挥.  相似文献   

19.
罗燕鸿 《编辑学报》2022,(5):543-547
近年来,我国优秀稿源外流严重,中文科技期刊间稿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质稿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优秀作者群的竞争。离开了作者提供的稿件,期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留住优秀的作者就要常怀感恩之心,全方位为作者服务,优化出版服务能力,提高作者体验感。为此提出从以下途径提高作者体验感:优化投稿流程、提升投稿渠道、提高采编系统的稳定性与兼容性、加强移动终端采编平台建设、提高时效性、优化审稿流程、改善与作者沟通方式、增强编辑的服务意识、提高编辑业务能力、满足作者合理需求、与作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优化文章发表后的持续服务、重视作者反馈、对优秀稿件及作者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user service for constructing digital libraries in the big data er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not only data resources of modern digital librar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but also the existing library services need to use big data methods to achiev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cluding resource transferr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social identity, thinking innovation. We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user services and types of big data resources that digital libraries can utilize, which include big data within libraries such as user behavior data and digital literature resource, and other big data outside libraries such as scholarly big data. We also examine the problems and potential of digital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big data relative to data, technology, services, and users. Using existing big data resources an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users' nee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more effective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existing services in digital library can b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personalized need of users in the age of big data that constitute the driv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from resource-sharing service to user-oriented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