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地震多发,利用卫星监测乃至预报地震,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世界各国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是地面台站观测。受观测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国境边界、海洋、高山、原始森林等地区建观测台比较困难,现有的地面观测台站受干扰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会导致地震监测区域出现空白点和观测资料不足。对地观测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周期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的宏观异常,往往具有强震短临前兆的性质,对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徐州市地震局根据徐州地区震情需要,结合当地的养殖业,建设了徐州市地震宏观观测远程视频采集系统。地震宏观观测远程视频采集系统,作为健全徐州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徐州市地震监测综合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化地震台多年观测成果进行了认真清理研究,重点讨论了敦化地震台对近震的临震突变反应,对水氡映震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敦化地震台氡值观测对近震尤其是长白山火山区发生的地震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26)
FD-125测氡仪是地下流体台站普遍应用的水化学测试仪器,由于该仪器在使用中人工操作的环节较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因操作环境和条件、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差异等干扰因素,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且定时定量抽水,占用了大量人力,为了改善现状,研究自动抽水和自动脱气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蚌埠地震台观测点的具有情况,自行设计、制造自动抽水和自动脱气装置,该装置是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对利用水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效能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池顺良,男,我国资深地震监测预报领域观测技术专家,河南省鹤壁市科委副主任、市七届政协副主席、鹤壁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钻孔应变仪器研制、地壳应变与应变固体潮观测、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地震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地震宏观观测的准确性,尤溪县地震办成立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组,2016年—2018年开展生物异常观测实验,通过观察观测点生物异常现象,剖析发生异常的原因,探讨提高宏观观测准确性的措施,为更好的开展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近4年玉溪市大气负氧离子实时观测资料和同步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及行政区划基础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预报方程。负氧离子监测预报系统采用3层架构,服务器端程序读取后台数据库相关数据运算后发布到网站的JSON文件,公众接入Internet浏览玉溪气象网就可以查询负氧离子监测和预报结果。对比1年的预报结果检验后发现系统对负氧离子等级预报误差较小,在某些极端天气过程时数值误差波动较大,整体预报效果可以达到实际应用需求。系统稳定性较好,服务器端自动定时运算,自动上传网站,无需人工维护,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部署应用极大的便捷了日常生产生活,对于地震监测预报来说提供的非常好的机遇,传统的地震监测预报主要借助于现有监测到海量数据进行人工的归纳分析,工作量极大,效率低,成果少,其结果可信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减少各种非自然因素的干扰,提高分析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促进地震监测预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冰 《科技风》2015,(2):48
文中主要论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报送和共享等具体工作,提出了如何做好工作地震数据前兆工作,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的连续、完整,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以及2010年4月的青海省玉树地震令全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灾难过后,笔者细想深思,如果预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因此,发展我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发生相对频繁的国家,在应对地震灾害时应从预测和预报的角度入手,以此来减轻地震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分析出发,论述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误区,并详细的分析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灾害众多,其中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国民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对地震进行了广泛研究与防灾基础工程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性。但由于地震活动的多样性,目前地震预报工作仍是世界性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但与地震造成的严重程度相比,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仍处于探索期。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今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全新方法及思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通过对当下防范地震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台站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所从事的流体和电磁仪器故障排除方法,集结成文,希望供兄弟台站在日常工作中能快速排除类似故障,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4.
《辞海》“地震坝报”一条中说,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地震分布和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条件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地震前兆现象的观测来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西安现代非线性科学应用研究所经几年努力 ,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地震前兆监测及科学预报仪器—NT2 K8型全数字智能压容式宽频钻孔应变仪。经上海、河南地震监测预报部门半年多的运行 ,证明该仪器与同类仪相比精度较高 ,测频范围宽 ,是比较先进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全数字智能压容式宽频钻孔应变仪 ,从探头到测量系统、配套软件等方面 ,都有技术上的独到之处 ,应变仪探头安装在地层钻孔中 ,选点的限制较小。应变仪数采器采用 2 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精确对时 ,记录数据不间断存取 ,可随时将记录计…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呼和浩特地区雷暴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电活动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为了呼和浩特市防雷减灾工作的深入展开。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市闪电定位资料和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对呼和浩特市各旗县两种雷电观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雷电观测方法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5)
本文结合已有对宏观观测网建设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相关观测工作的开展,对关于宏观观测网建设的工作原理、意义以及提出如何提高宏观观测网建设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为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部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8.
白珍  索南  尼玛 《西藏科技》2009,(1):61-62
文章通过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寻找其规律,并查找出观测中仪器、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为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做准备。研究结果认为,自动站代替人工站的观测提供准确数据、平均误差、预报规律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彻底颠覆人类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地震检测预报领域,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地震检测预报的准确性,促进全球地震数据的融合并变革地震检测预报方式方法。在这样的趋势下,创新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机制,培养地震监测数据分析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入挖掘历史数据价值是现阶段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介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紧迫性,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PS技术在我国监测地震与地壳运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