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滨 《青年记者》2009,(14):72-72
在新闻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张报纸越来越难以做到“与众不同”。尤其是在文体新闻上,明星就那么几个,球队就那么几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够在几分钟内传遍全世界,要想得到独家新闻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2.
叶明明 《新闻窗》2011,(3):114-114
在市(县)新闻节目中,会议新闻占据了很大比例,根据出席会议领导职务的高低,相关的会议新闻一个接一个,观众对此十分反感,说新闻节目就那几张脸,成了领导的点名册、出勤表。会议新闻的镜头摇过来,拉过去,就那么几副面孔,天天看有啥意思。像这样群众不愿意看的新闻节目,宣传效果如何谈起呢?  相似文献   

3.
岳坤莉 《新闻窗》2013,(4):59-60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目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节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夫妻是一生的朋友。此话十分贴切。因为"朋友",又与这样几个词汇相等同——陪伴、帮助、共同成长。那么于记者而言,新闻敏感就是陪伴其在职业道路上前行一生的"朋友"了。没有了这位"朋友",记者将无法实现眼光和境界的升华,也就没有了心血和汗水交融后闪光的职业价值。那么,何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又从何而来呢?何为新闻敏感就像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朋友一样,新闻敏感,注定要伴随记者的整个职业生涯。没有了新闻敏感,新闻报  相似文献   

5.
新闻可读性就是指新闻具有的对受众有益、有趣和可信的素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新闻生动引人,具备很强的可读性呢?一个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中借鉴学创作中的某些手法,而其中散笔法就很值得一提。散笔法的魅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卢莉 《记者摇篮》2012,(4):38-39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开播,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新闻评论栏目在观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新闻节目的竞争表现为新闻评论的竞争: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类栏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备典型性、异  相似文献   

7.
林芳 《记者摇篮》2007,(9):18-18
背景材料是消息中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运用好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放在新闻的何处合适呢?本文就其中的几种情况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新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新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入手,在新闻事实中挖掘出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颖主题,也就是主题要新。新闻主题是否具有新意,是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新闻主题的新意,也就成了提高新闻品味的重要手段。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获一等奖作品《棉花姑娘出嫁记》(《河北经济报)》1990年12月18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易碎品,意思是说新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庸讳言,报纸上宣传过的一些人物,有的几年过去就成了过眼烟云。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呢?  相似文献   

10.
正标题制作中的几个要点一篇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标题就像新闻的眼睛,通过它能够看到整条新闻的价值。标题好,新闻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否则,新闻的价值就可能被湮没。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笔者认为,标题只要能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就是好标题。标题制作要点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采编工作,谈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情况。那么就需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的几个辨证关系。真实性不能单纯的是一个客观的记录,一定要多方面考量、多方面甄别、多方把握,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展现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者,那么,记者能否深入采访,摸清新闻事实,写出真实客观的报道,对于维护一张报纸的公信力,维护新闻记者行业用事实说话的形象至关重要。新闻采访要深入深入再深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采访能够让记者全面掌握第一手素材,深入挖掘新闻价值深入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前提和基础,就像工人盖大楼一  相似文献   

14.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羊城晚报颁发了一次特别奖——“创新奖”。获奖者是提议创办《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编辑容洁如同志。《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开辟,确实是个创造。它及时发表读者用电话报来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扩大了报纸的报道面,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工作的现代化,开创了该报新闻改革的新局面。羊城晚报的领导及时对这一创举特别颁予“创新奖”,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新闻工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新闻工作是做不好的。一张报纸,如果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老是那么几个栏目,那么几种形式,那么一种文体、文风,老是那么一副老气横秋的面孔,读者怎么能越来越爱读呢?老作家孙犁说:“艺术  相似文献   

16.
众多的经济新闻中,除有一部分受到读者的欢迎外,还有相当多的经济新闻令读者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何在?依笔者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少活力.那么,经济新闻的活力从哪里来呢?我翻阅了已评选出来的十届全国好新闻、两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和三届“中国新闻奖’中的获奖经济新闻作品,觉得经济新闻的活力主要来自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闻界把新闻产品视为"易碎品",<纽约时报>前副主编罗伯特·赖斯特就曾说过:"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那么今天的看法就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位成熟记者来说,提炼新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新闻点甚至是独家新闻,是必须具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独特的新闻点,写出语惊四座的高水平新闻稿件呢?经历15年的记者生涯,笔者在基层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捕捉新闻的好方法。从旧新闻中提炼新闻点。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改造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鲜活的好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  相似文献   

19.
新闻创新是全国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新闻”其实不新,因为新闻工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直到今天,新闻仍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为什么?这是因为,第一,时代在发展,新闻不创新,就难于切近时代的脉搏。第二,任务在翻新,新闻不创新就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以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第三,读的口味、群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在变化,新闻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吸引力、感召力,很难收到宣传效果,尤其是党报党刊,如果不在新闻创新上下工夫,那么就不会有庞大的读群,  相似文献   

20.
新新闻由头,即新闻的引子。报纸上有些新闻导语之所以雷同乏味,给人以陈旧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新闻由头。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时,都比较注意抓由头,因为选取了一个好的由头,就等于选择了一个突破口,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水到渠成地写来。那么.新闻写作中应选取哪些方面作由头呢?下面试举几种主要方式: 一、选取某一相关的细小物品的变动作由头。有的新闻事实虽然是从大的方面来写的,但选取某一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