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当然就缺乏应有的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花儿失去提供营养的枝叶,必定是要枯萎的,没有绿叶扶持、映衬的花也谈不上艳丽。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任何一条新…  相似文献   

4.
(三)新闻背景写作上应掌握的原则要将背景材料使用得恰到好处,写作上需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受众原则。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别人都明白,不要以为自己不明白的别人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巳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在果。”花儿失去提供营养的枝叶,必定是要枯萎的,没有绿叶扶持、映衬的花也谈不上艳丽。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任何一条新…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1):100-104
一、新闻背景的作用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必要的背景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花儿失去提供营养的枝叶,必定是要枯萎的,没有绿叶扶持、映衬的花也谈不上艳丽.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的解释,“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从事经济报道工作以来,对怎样写好经济新闻,尤其是写好短小而有深度的经济新闻,是我常常思索的一个课题.为此,我经常翻阅经济类报纸,认真研读历年获奖的一些经济好新闻,细细品味一些文字简练而内容厚实的名篇佳作.发现不少经济新闻之所以有厚重感,读后余味无穷,除了题材选得好以外,大都与巧妙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有关.或交代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无不对深化和烘托新闻主题,起到了绿叶扶红花的作用.所谓新闻背景,通常的解释,“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能不写背景的.新闻如果缺少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如同图画缺少与主体相应的画面,舞台上缺少与戏剧相应的布幕一样,就会黯然失色.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怎样运用背景写好经济新闻呢?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以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新闻背景也是一种事实,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是可以用来讨论、说明新闻事实的。正象胡乔木同志曾指出的:“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背景.”关于新闻背景的作用,有人将它归纳为以下十点: 1、说明新闻事物的起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用范畴方面发生了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背景归属的争议。其实,新闻背景是事实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事实,并非消息的结构要素。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与观念的误区,关键是混淆了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的性质与范畴。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性质、地位、功能、形态及运用范畴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比,在理论上作一个澄清。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活生生的现实场面与干巴巴的背景材料都是一对实实在在的矛盾。 但有些现场短新闻,为了加深稿件的立意,不能不交待背景。换句话说,为了让读者对新闻事实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入,现场短新闻中必要的背景材料是不可不交待的,尤其是一些技术、专业性较强的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2.
事件性新闻是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这类新闻有着明显的新闻特征 ,时效性较强 ,易于被人直观发现 ,也容易操作。而非事件性新闻即软新闻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其他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此类新闻题材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它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 ,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时限 ,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 ,这些决定了此类新闻的报道难度。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 ,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 ,便…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否拥有独家新闻是一家媒体能否独立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时代,拼抢独家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于段。什么是独家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辞典》对独家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以及那种新闻素材”。这个定义仅概括了独家新闻其中的两个本质特征,并不十分全面。  相似文献   

14.
打开报纸或看电视、听广播、看网络,很多新闻让人看了感觉很假,也有很多新闻惹来官司,还有些新闻让人看或听了觉得很乏味,这些所谓的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不是益处,而是不良影响或误导。那么,受众最终回报给发布此新闻媒体的是“不买账”。这说到底这是个人才问题,本质是新闻人的核心素质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15.
张坤 《青年记者》2004,(12):52-54
今年16月1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开通了“新闻热线”,有5名用户眼务部人员接听电话,除了承担群众信访工作外,对于重要新闻线索,编辑部还要及时判断、筛选和过滤,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立刻派记出击。运转两个月中,江西烟花爆竹爆炸案、小浪底沉船事件等具有全国影响的突发性新闻,都是从这个“新闻热线”中由“新闻报料人”(也有叫做新闻线人)报上来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24日~27日 ,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走势”学术会议在湘潭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新华出版社、潇湘晨报社、华商杂志社等十几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和媒体的代表及国家社科规划办的领导与会 ,共同探讨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计。一、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大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研究员通过考察乌拉圭谈判文件的条款 ,认为WTO对我国传播业的走势存在直接与…  相似文献   

17.
何村 《新闻记者》2006,(2):30-31
一《新闻记者》连续5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提醒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已成公害。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有一种话叫老话.老话有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真理需要经常地重提和强调,比如这"为什么人".  相似文献   

19.
在报界竞争激烈的今天,充分调动读的阅读欲望,是记采写、报道的一大责任,也是一张报纸扩大影响,增加发行、吸纳广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郭杰 《青年记者》2005,(7):43-44
这几年,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新名词,概括得非常好,“弱势群体”就是一个。谁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当然是农民。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由于与城市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弱势又被成倍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