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两份文件中都有“服务”两个字,但是在实践环节,学校更多将其当作“任务”来完成,因此出现了学生“饿肚子”“不快乐”“兴趣爱好得不到施展”等问题,导致很多有托管需求的家庭,不得不放弃申请这项服务。只有理清学校在校内延伸托管期间的职责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化“任务”为“服务”,并且主动与家长沟通才能提高校内延伸托管服务的质量,增强家长的满意度和社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三点半困局 ”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校内托管是化解“三点半困局”的有效举措。然而,实践调查发现当前校内托管存在形式内容单一、校方责任负担重、教师参与意愿低、学生时间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政策内容覆盖不够、实施细则缺失、校内外联动不足、儿童天性遭忽视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走出托管服务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袁翠松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49-50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探索中小学弹性进、离校制(校内课后服务),江西省在探索中小学弹性进、离校(校内课后服务)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内各地市部分优质小学安排了相应的课后服务,重视小学生活动兴趣、多维度参与模式,改善了社会交往能力等。但各地市大部分的小学没有实施弹性进、离校(校内课后服务),同时,实施了的学校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新的挑战。文章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学校课后服务的合法性,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助和家长缴助为辅经费办法,资源共享,拓宽师资来源渠道等建议,进一步推动这一制度的科学、合理实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内课后服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点阶段,分析比较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十省市出台的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政策文本发现,这十个省市呼应教育部要求,在课后服务自愿原则、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中小学校主体实施等方面已达成政策共识,但在经费筹措、是否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在职教师的报酬支付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取向。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深化推进需要明晰学生及家长是否要交费、可否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如何减轻在职教职工的负担等问题。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的有效落实,政府亟须进一步完善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细则;减轻在校教职工负担的主要路径在于积极吸引志愿者进入学校,同时培育壮大公益性社会组织机构;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家长自愿交费应成为课后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广州市小学课后托管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受益群体支持和需要课后托管,家长倾向课后托管中的素质培养服务,家长和社区群体对于校内托管有很高的认同度,政府对课后托管的财政支持不足,教师和校长群体对课后托管的思想认识仍未到位。为推进小学课后托管,政府应确定课后托管为政府公共教育服务范畴,明确课后托管服务的教育功能定位,建立以公立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多元托管服务体系,构建政府家庭合理共担的课后托管成本分担机制,加强课后托管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落地是坚持以生为本、发展为先、个性突出的有力举措。目前,武汉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后延时服务理念保守,学生个性发展意识不强;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课后延时服务师资来源有限,学科结构较为单一;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服务质量不高。为解决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供需矛盾,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进路:加强交流,共享个性发展的课后延时服务理念;多元供给,共建专业互补的课后延时服务团队;对接需求,共创丰富多元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学“三点半难题”是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产物,是在为中小学生减负、规范中小学管理过程中衍生出的教育性问题,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社会性难题.为应对“三点半难题”,现阶段主要形成了无人看管、老人接送、课后托管和父母接管四种办法.但这些办法非但没有彻底解决学生“监管真空期”的难题,反而引发出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教育负效果等新问题.综合治理“三点半难题”,必须在思想层面秉承教育公平的理念,明确其公共福利的性质定位;在制度层面形成以政府担当为主导,以公立学校为主体,支持校外机构发展,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在实践层面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坚持动态监评;形成思想、制度、实践层层推进,学校、家长、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由政府经费补贴、学校酌情收费、教师获取适当劳酬的课后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课后服务不仅具有解决小学“三点半难题”的本体价值,还具有预防校园欺凌、践行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的育人价值和增加人民幸福感、缓解社会矛盾的发展价值。我国已形成了学校、学校家委会、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和社区主导的四种课后服务基本方式,也存在部分地区未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性质定位不明确、服务主体权责不明、服务的教育功能彰显不够、课后服务配套缺失等问题。改进课后服务还需明确定性收费、建立公正合理的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重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遵循自愿原则的同时对亟需服务群体给予优先保障,严格教育目标取向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加强课后服务过程管理与课后服务质量评估,健全课后服务统筹配套管理制度、整体联动化解课后服务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各地区对课后服务进行了优化改革。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急难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它能有效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市龙华区四、八年级学生,以及对应的学生家长和全体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课后服务、教师工作负担、家长焦虑情绪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双减”政策实施前龙华区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主观学习压力降低了,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占比下降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实施教师弹性工作制度、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福州市950位家长和700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他们对小学生托管教育现状的认识和需求。结果表明,64.5%家长需要托管教育服务,尤其在工作日下午放学后;选择机构时优先考虑机构的合法资质和师资素质;每日作业辅导是近半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家长与学生对托管服务的满意率为60.8%、70.0%,问题反馈涉及安全、师资、环境等。建议从建立监管体制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从业者准入机制入手整顿和规范小学生托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功能更加突出,需要承载更多的育人责任,课后服务应运而生,在看护托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均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课后服务在小学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后服务理念存在偏差,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师负担过重,家校合作不足。学校要积极研究小学英语课后服务的改进实施策略,树立正确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注重教师指导,加强家校共育,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课后服务的地区之一,武汉市小学生课后服务实践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调研数据发现:(1)小学生课后服务在主体与对象、制度、内容、经费与时间、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存在教师负担增加、内容特色缺失、家校沟通较少的问题;(2)教师对小学生课后服务总体较为满意,不同性别、不同岗位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课后服务满意度有所差别,小学生课后服务时间基本符合教师预期,课后服务主体、课后服务激励与教师期待仍有差距;(3)家长对小学生课后服务总体较为满意,不同性别、年龄、孩子就读不同年级段的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度略有差别,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经费基本符合家长预期,小学生课后服务主体与家长期待仍有差距。优化小学生课后服务实践,需多途径招募课后服务教师,健全课后服务师资长效供给机制;多渠道开发课后服务资源,健全课后服务内容特色生成机制;多主体分担课后服务责任,健全课后服务家-校-社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全面展开。本文以河北省C市三所小学为例,运用调查法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认知偏差、学校服务意识与准备不足、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课后服务资源相对短缺、教师参与服务与个人生活发生冲突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服务、提升教师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对云南省H市小学生课后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发现H市课后服务已覆盖全市小学,教师群体普遍知晓相关政策;课后服务教育内容丰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异质需求;课后服务校内组织完善,参与成员的来源广泛且多元;课后服务教育成效显著,“双减”政策正向效应凸显。调查结果也呈现出小学课后服务中的一些问题,即课后服务意识不充分、课后服务机会不均等、课后服务支持力度弱、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待优化、服务主体权责难落实等。基于此,课后服务多方主体应从增进家长群体认知、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构建常态督导机制来破除课后服务推进的观念障碍、扩大课后服务有效的覆盖范围、凝聚课后服务运作的多方合力、增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全面推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鲍传友  曾汶婷 《教育研究》2022,(10):131-140
义务教育托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学校是中小学生托管服务供给的主渠道,但在实践中面临着“角色不明、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行动困境。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行动规则模型分析表明:托管服务准入规则不明导致供给主体单一;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匡限了学校托管服务供给的主体性;成本分担和收费规则不统一造成了托管服务的区域不均衡;负荷过重和收益不明制约了教师参与托管服务的积极性。化解学校托管服务的行动困境,提高托管服务供给的质量,需要建立托管服务的分类规则,采取多元化供给方式;完善边界和位置规则,拓宽托管服务资源渠道;重构选择和聚合规则,优化托管服务经费保障体系;明确托管服务的收益与范围规则,积极回应各方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8.
学术型硕士生的就读体验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基于全国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9387名学术型硕士生离校反馈调查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状况和就读体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对导师指导效果、培养条件与培养环节、收获进步与能力增值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而对课程结构与教学质量、资助渠道丰富性和充足性、职业定位清晰程度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硕士生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从重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明晰课程层次和区分度、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丰富资助渠道和适度提升资助水平、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李晓凤 《成才之路》2023,(1):97-100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特色活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占比在逐渐增加。当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遇到“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教学机制被进一步优化。文章从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概述入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存在的问题,明确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原则,并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中体育特色活动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基于“双减”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计数学的课后服务学习素材,是当下一线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四重”设计——重组综合性强的素材、重塑自主学习的认识结构、重构动手操作的学习风格、重开“双创”的智慧大门,使学生达到“四明”——明确学习目标、明白学习方法、明确重点难点、明了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