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江  李婷 《传媒》2022,(5):13-15
随着党媒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与对传播制高点的占领,培养党性坚定,能够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的新闻人才,越来越成为时代的需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在不断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合时代需求与自身资源,弘扬学校的“老延大”红色基因和新闻教育办学历史上旗帜人物的红色精神来筑牢学生的党性原则,依托学校法学和政治学优势,培养能够洞悉中国语境、挺立时代潮头、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业务精兵,走出了一条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在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如何传播及红色基因如何传承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3):56-60
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建设,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并完善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化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最关键的环节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位。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专业、高素质的国际传播人才,将对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立战略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国际传播人才的素养要求,提出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廖圣清  舒瑾涵 《传媒》2023,(20):21-23
<正>南亚东南亚,毗邻中国西南地区,是亚洲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两亚之间的政治合作、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由来已久。当下,“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在眉睫。国际传播,即“探究国家、政府、民间社会、流散族群和个人行为者之间的各种跨界传播。”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传播,传递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文化,在交流、交融中进一步牢固中国与两亚的关系,是新闻传播学科回应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核心抓手。党的二十大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应当“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媒体自身定位、传统经验及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党媒的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有时候显得呆板,让一些网友产生抵触情绪。本文就党媒如何在微传播中发挥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海林  赵尔靖 《新闻战线》2022,(16):109-111
面对优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地市级党媒需在人才培育“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山东省东营日报社以“忠诚崇实专业担当”理念为标杆,将人才培育责任压实到社领导、部室主任、个人三个层面,以媒体青年研讨会、“五述”机制等为抓手,着力打造出一支讲政治、明形势、强业务、勇担当的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7.
谢黎萍指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利用,一是要夯实红色基因库,守牢宣传主阵地;二是要探索多元深度开发,追求迭代持续发展;三是要打破区域条线壁垒,追求协作互利共赢.程焕文指出,明确红色文献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进一步推动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理论概括和关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在中国核心的自我认知观念以及对于世界的认识判断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能力是国际传播人才的核心素质,跨文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跨文化能力培养对提高国际传播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传媒业界产生的巨大变革,对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浙江传媒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总结国际传播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以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为目标,明确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多元文化的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合作培养,不断提升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11.
廖圣清  付饶 《新闻战线》2023,(17):53-55
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地缘位置重要,与我国文化交流密切、商贸往来频繁、区域合作广泛。应积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传播智库,以多元主体协同攻关为抓手,以科学研究推进传播实践为原则,完善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国际传播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引,推进国际传播秩序建设,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2.
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献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奥秘。红色文献是红色历史的写照,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育人价值。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激烈交锋,对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系统建设红色文献资源,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利用,对红色文献进行多元、现代的表达,增强红色文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高校培养人才的红色本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具体经验展开讨论。就总体思路而言,复旦大学重视多语种语言能力的提升,关注新媒体技术的赋能,强调逻辑分析能力的训练。从实践经验来看,复旦大学适时调整培养模式,持续开展前沿讲座,重视国情调研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指出"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档案人,深知红色档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于对外传播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日益重要的位置,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就新闻传播领域而言,备受关注。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实践进行简单梳理,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黄晓琴 《新闻世界》2011,(11):183-184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把国际传播人才视为我国未来广电行业第三大紧缺人才,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传播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国际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吴雷 《东南传播》2012,(10):82-84
课程建设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以理念的创新为先导,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在课程建设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念的创新: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理念,提高专业课程质量与内涵;树立"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坚持应用属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人文理念,开展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强化基础素质培养;树立创新理念,注重批判与创新思维和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树立开放理念,加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红色档案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流理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心流产生的条件,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主要有目标向度、能力向度和过程向度等三个向度。目标设定应符合SMART原则且具有挑战性,用户能力重在专门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和注意力,活动过程中及时反馈是关键。档案管理部门可通过用户分层、场景式服务、交互设计三种路径实现红色档案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